2008年3月5日
星期
一线民情

[一线民情] 关注留守农妇的情感问题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05    [打印] [关闭]
    情感问题困扰“留守农妇”,全国政协委员严琦今天在政协小组会上呼吁,关注留守农妇的生存状态。

    经过深入调查,严琦发现:35~65岁的“留守农妇”占50%;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只有初中及小学的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大,挖地、播种、担粪和田间管理,都是主力;在家侍老抚幼,赡养年迈的公婆和教育读书的子女,屋里屋外一肩挑,俨然是家中的“顶梁柱”,而扮演多种角色加重了她们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留守农妇’不得不忍受与丈夫长年分居的孤寂,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严委员说,她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劳动强度大。有的留守妇女一人耕种5~6亩土地,喂养5~10头生猪,超负荷劳动造成体力透支,这是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最大问题。

    过大压力让他们失去了梦想。留守妇女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劳累一天,腰酸背痛,没有时间和兴趣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先进的农业科技。

    “留守妇女”常年独守空房,缺乏心理和情感交流,有的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容易滋生心理疾病。而且,“留守妇女”家庭婚姻不够稳定,她们的丈夫在异乡发生婚外情已不罕见,她们长年累月留守家中,需要请别的男性干重体力活,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婚外情,这些问题引起农村离婚率上升,对农村的社会道德产生了冲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对正常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求愈加强烈,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矛盾也会愈加凸显。解决好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严琦建议,可以从让农民不当农民,让农民当好农民,让农民兼当农民三条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让农民不当农民。要让一部分农民工真正成为市民,举家在城市定居团聚。为此,政府应着力降低农民进城就业成本,消除进城的体制、政策障碍,为他们提供如廉租房等基本的生活条件;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提升农民定居城市、转移就业的素养和能力,并让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城市教育。

    让农民当好农民。推动传统的经验型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就需要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有重点地选择农村种养殖大户、专业户、打工返乡户等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农民作为培养对象。还要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增加农业的“容人之量”,就近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让农民兼当农民。就是要采取实际行动激发农民创业冲动,让他们成为自主创业的能人。各地政府应倡导农村创业,发展城郊特色农业经济,从政策、资金、税费、土地流转等方面各给予支持,鼓励支持农村居民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加工,带动千家万户自主创业;鼓励支持农村“能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鼓励支持外出务工致富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归雁经济”,一方面让农民工回乡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就近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留守妇女数量。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