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弥勒 田园之都
这个有51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多项指标一直位居红河州前列。2007年,弥勒地方生产总值达95.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财政总收入7.4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连续6年西部百强县(市)榜上有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它是云南省确定的7个旅游强县试点之一,在首届中国旅游论坛上被评为“2007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
“阿细跳月”的故乡
弥勒位于滇南地区,距省城昆明132公里,距州府蒙自131公里。它拥有大规模种植粮食、烟草、葡萄、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东方波尔多”、“烤烟之乡”、“甘蔗之乡”、“滇南粮仓”等美誉。
如今,人们都把弥勒称为“昆明的后花园”。弥勒整个城市被广袤的田园所包围,大片的绿地、湛蓝的湖泊、完好的生态、清新的空气,一切都呈现出后现代田园生态景色。
城区内的湖泉生态园里有一个占地3020亩的高原湖泊,周围有森林、滑草运动场、温泉环绕。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栖息着成群的水鸟和野鸭。人们在这里游泳、散步、钓鱼、泡温泉,其乐融融。湖泉生态园及周边五星级湖泉酒店等现代建筑、湖泉广场以及已准备开工建设的湖泉商业文化城,使弥勒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荣获“省级山水园林城市”、“云南省甲级卫生县城”称号。
后现代特色的城市品牌和国际化标准的旅游强县品牌是弥勒县近年来着力并精心打造的。
弥勒县是红河流域最具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地区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早在上个世纪1954年,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就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到波兰华沙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引起轰动;八十年代,“阿细跳月”乐曲被列为世界名曲之一;西山地区彝族农民组成的阿细跳月艺术团多次到国内各地演出。2000年,作为全世界迎新春音乐会的开篇,悠扬、欢快的“阿细跳月”旋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
弥勒各民族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舞蹈《阿细跳月》、《烟盒舞》、《兵器舞》,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可邑民族村的“阿细跳月”和红万村的“阿细祭火”更是远近闻名,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旅游者的关注。2000年,可邑村被列为云南大学的社会学研究和实习基地;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来此考察。2008年7月15日至23日,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将在昆明召开,可邑民族村被列为了本次大会的学术考察点,届时将有近3000名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弥勒人杰地灵,清末巨商王炽、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抗日将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文学家孙髯翁至今闪烁着历史光芒。弥勒县与弥勒菩萨同名,锦屏山弥勒寺、弥勒大佛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欧美、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弥勒佛文化爱好者、信仰者。弥勒是云南近代文明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百年滇越铁路穿越弥勒南北。
弥勒全县种植葡萄2.7万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低的葡萄生产区,标准化的种植管理,使这片红土地上出产的葡萄品质优良。葡萄产业成为了弥勒县最响亮的品牌之一。葡萄产业促进了当地葡萄酒业的兴起,“云南红”葡萄酒成为了中国的名牌产品。葡萄产业同时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每年的6月至8月份葡萄成熟时,红的、紫的、绿的各色葡萄满山遍野,1000多米的葡萄长廊,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尝一颗新鲜的葡萄,品一口精心醇制的葡萄酒,“农庄旅游”让人们尽享田园生活。目前弥勒的云南红酒庄已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今,一条连接湖泉生态园与东风葡萄园的葡萄观光大道正在建设中,“红酒庄品酒—生态园泡温泉—锦屏山敬佛”将成为弥勒的一条精品旅游线。
目前,弥勒正在大力打造西三镇“云南省生态乡镇”的品牌,提炼锦屏山、可邑民族村、湖泉生态园、红河烟厂、红酒庄等品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在提升改造现有景点的同时,甘思咪哚度假村、雨补水库小芹田热水塘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新景点也在开发之中。与此同时,还重点保护阿细跳月、阿细先基、爱佐爱莎、祭火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支持彝学会、阿细跳月协会、阿哲欢歌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并将其改造成大众化的文化产品。深度提炼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精心打造一台表现“天人合一”思想、艺术品味高、震憾力强的民族大戏。
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使弥勒打造国际化标准的旅游县具备了雄厚的实力。目前,弥勒已确定了“民族风情游、生态休闲游、佛教文化游、现代工业游、田园风光游”五大旅游品牌。旅游业近年来迅速发展,2007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7.6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67亿元,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7个旅游强县试点之一,在首届中国旅游论坛上被评为“2007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
品牌立县
弥勒是继个旧、开远之后红河州又一工业聚集区。5年来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累计签约项目79个,实施项目74个,签约资金158.56亿元,到位资金38.99亿元。红河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为弥勒的工业经济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中国华电集团、江苏澄星集团、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东送电力集团、云天化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驻弥勒。云南煤化集团目前正在与弥勒协商论证兴建100万吨甲醇配套40万吨合成油项目。目前,弥勒经济总量位居红河州第一,并且连续六年西部百强县(市)榜上有名,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弥勒是农业大县,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如今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中也围着“农”字来做,围着“三红”:红烟、红酒、红糖品牌选好项目、上大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以西部连乡公路为轴线,集经济林果、生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核桃产业聚集带和以云南红酒庄为示范,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产业聚集带;瞄准昆明及周边中小城市的消费需求,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与产业链长的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及煤化工、烟草及其配套、生物资源加工、电力及载能等传统产业,形成集加工制造、贸易、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旅游和小城镇建设等;从今年开始,还将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为县域内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
为给投资商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弥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软环境建设: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出台《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专门召开全县行政效能监察大会,设立行政效能投诉电话,在弥勒电视台公示县政府组成部门的职能,增强沟通协调的主动性,确保政令畅通。提高了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效能,转变了对企业的服务方式,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加大了行政执法监察力度,治理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对投资大、回报率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后现代田园生态特色,以及持续发展的态势,使弥勒具有极其鲜明的多重特色价值。县委、县政府意识到特色就是品牌,把“品牌立县”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
“品牌立县”战略,就是以“福地弥勒、田园之都”为精神理念,整合弥勒县域内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民俗、民间、政治、经济、教育、旅游、工业、农业等方面的资源,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弥勒做成县域品牌战略的示范县,让弥勒成为全国品牌知名县。利用“品牌立县”的召唤力、凝聚力、影响力,为弥勒生态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理性支持,为红河集团、云南红等大中型企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为诸多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提升发展平台,并通过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企业家来弥勒发展、更多的投资商来投资弥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