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
星期

新疆组织青年挖掘传统文化

既了解了民俗文化,又加强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交流
本报记者 李润文 通讯员 张建霞 马建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2    [打印] [关闭]
    

    天山脚下的二六工呀,就是我的家,棉花堆成山,番茄国外拉;鸸鹋马鹿是个金疙瘩呀,沼气进万家,庭院搞绿化、旧貌换新颜呀,美名传天下……这是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邀请马成翔、杨峰、陈宗涛等回族艺术家创作的贴近二六工镇实际、具有回民风情的“花儿”系列歌曲之一,如今这首“花儿”已成为二六工镇村民们广为传唱的新曲目。

    据了解,在春节期间,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开展了“青春新疆欢乐春节”活动,全区各地团组织精心组织,挖掘出一批弘扬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节目。

    “我们把身边的变化写成‘花儿’,通过优美的‘花儿’歌曲,回族浓郁的产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和光大。”二六工镇青年马少平说,镇上现在组建了“花儿”文艺表演队,编排回族花儿歌曲、舞蹈等节目,还开办了“花儿”歌手、舞蹈培训班。

    二六工镇三工村青年马兵从小就喜欢唱歌,唱的全是流行歌曲。自听说镇上举办“花儿”培训班,便第一个报了名,如今的他,不但随口就能唱十来首民歌,而且兴致高时还能自己创作。据悉,春节期间,“花儿”艺术团参加社火、歌唱比赛、彩色周末、“三下村”等文艺演出10多场。

    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组书记隋霞说:“青春文化周活动是为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进青年文化创新。”

    在乌鲁木齐市,不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还开展了内涵丰富的青年科技大集和“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活动,同时结合丝绸之路风情节,开展了中学生滑雪比赛。

    在昌吉州,青少年摄影基地的小队员和热爱摄影、书画的青少年深入农村,倾听“三老人员”讲述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同时把感受到的新年传统风俗习惯和新年民俗用文字、照片、书画、网络论坛等形式,进行挖掘整理,还组织农村青年参与新疆曲子剧、社火、秧歌大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在库尔勒市,中老年书法家书写了近1000副对联送到各街道、社区的困难户家里,轮台县、若羌县开展了剪纸、绘画、闹社火等活动。

    从1月29日到2月5日,全区各级团组织陆续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年画)”、“新年民俗民风寻访周”、“城市青年感受传统文化”、“听爷爷奶奶讲新年故事,为爷爷奶奶执传统礼仪”、“诵读传统诗词,感受中华文化”、“青年文明号送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耍狮子、逛庙会等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呈现到了青年的面前。

    此前,每到农闲季节,青年们总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喝酒、打牌、赌博,不良风气在其中蔓延。

    如今,青年们的活动也感染了不少老人。奇台县刘远清老人很赞成这个活动,他说,青年人有了事干,就不会去学坏,既了解了民俗文化,又加强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交流。

    “以前总觉得那些都是老讲究、旧习俗。”农村青年王志勇说,通过这些活动,真实了解中华民族传统风俗和民俗的演变,感受到了民族传统节日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本报乌鲁木齐3月1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