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同学为何频繁失踪
自杀历史一片清白的我们学校,最近却上演着一幕失踪事件。临近毕业,大家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可就在我们奔波个人前途时,班上一个女同学突然失踪了,大家着急地到处寻找,而她好像只是在和大家捉迷藏,几天后又独自安静地回到了宿舍。可她似乎迷恋上了这个“游戏”,此后,频频消失。有一次她还给班主任发短信说自己不想活了,弄得人心惶惶每次都是全班同学大动干戈地去找她。次数多了,很多人便开始厌烦了起来,觉得她总给大家添乱。
在我看来,她以这种消极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是有原因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贫困成了很多人的心魔。那些刚走出农村的大学生第一次受到了多元化的校园生活和复杂的消费观念的冲击。贫困就像乌云笼罩着他们本不坚强的心。
我的同学就是这样,一直以为大学是理想的殿堂,可进来后她才发现,那不是单凭分数就能称雄的地方。贫困像无形的枷锁把她分隔在了这个世界的另一极。
每次当我们女孩子凑在一起津津乐道于各大时尚品牌、帅哥美女、趣闻轶事时,她总是寂静无声地待在一个角落里,带着疑惑而羡慕的目光看着大家。有时她也想插上几句嘴,可她不知道大家所说的“CS”是什么游戏,“only”、“kappa”是什么牌子,更不知道“kitty猫”、“snoopy”是什么样的动物,她想问但又怕别人讥笑她,对于大家的谈话她似乎从来只有听的份儿。
因为家境贫寒,她不能和大家有说有笑地上街购物,当室友花几百块钱买件衣服还不当回事时,她还在愁下个月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从哪里来;当夜晚回到宿舍,大家都各自拉下床帘,在电脑前熟练地敲击键盘时,她却只能独自看看闲书来打发时间……寒冬里,当很多同学打开衣柜,面对塞得满满的衣柜抱怨不知道怎么搭配时,她还在幻想着希望今年冬天可以买件羽绒服,身上这件蓝色棉袄已陪她过了4个冬天,洗得都发白了!可是,没有人注意到她眼中泛着的泪花!
班里同学大多来自大城市,就算来自乡镇的也大多是独生子女,“贫困”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像一个历史词汇。从小处于家庭轴心地位的我们,来到北京这个充满诱惑的大都市,大家忙于各种网上购物各种新鲜的约会,却很少有人留意身旁为数不多的贫困生。也许室友会为没有买到一件漂亮衣服而伤心半天甚至睡不着觉,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的不快。
为了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她曾经也积极地努力过。有一次社团招新时,她一下子报了20多个;课堂上她也总不放过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但粗糙的外表,带着严重口音的普通话,以及一些另类的举动和不成熟的想法,总是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时间久了,大家把她定义成“奇怪的人”。
也许她过强的表现欲招致别人反感,也许是她表达的方式不太合时宜,因为一直生活在家乡那个闭塞的小天地里,很多方面她的确不如别人。可是没有人理解她,更没有人愿意帮助她。这让她觉得大学里同学关系很冷漠,没有漂亮外表显赫家世的她觉得自己像个可有可无的因子,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的存在。
她的话也越来越少,她开始了逃课,功课也亮起了红灯……她越来越封闭自己,和大家越走越远,大家也越来越疏远她。
大四,即将毕业之际,当大家都忙于各种面试实习中时,她却感到无助和迷茫。我能理解,她除了以频繁的消失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赢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外,似乎“别无选择”!
网络、手机等各种高科技产品流行于高校,物质的诱惑也在侵袭和腐蚀着大家浮躁的心,同学间的关系也似乎更冷漠了。正是这种漠视,直接导致了她的这一行为。
我的家庭也并不富裕,我想说的是,关心和帮助是不能靠别人施舍的,我们也不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学会自救,才能在各种环境下健康地生存下去。
当然,如何让“贫困者”走出心理上的“贫困”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和整个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