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生态环境恶化
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一旦破坏,两三百年都恢复不过来。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这让参加会议的青海省代表团全体代表特别忧心。
一方面,生态保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三江源地区的百姓也想过上好日子。“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成了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不进行开发,当地群众就要过苦日子;进行开发,势必造成三江源的生态破坏。从2006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在三江源地区不搞GDP考核,停止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再提工业化的口号。”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福海代表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地群众为三江源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何让他们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政府的重要任务。”马福海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三江源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综合实验区。”
现在,青海省代表团已经提出了他们的一号建议,这就是《关于在青海率先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该建议说,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综合实验区后,可研究制定农牧民生活、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具体办法,对农牧民饮食、居住、燃料等基本生活需求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需求,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障需求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可以按当地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发放生活补助费,并建议中央财政免除三江源地区群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税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投资标准提高到每亩500元,等等。
据介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灾害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11%的面积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严重影响。”马福海说,作为“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更让人担心的是,作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还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有关资料显示,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轻的发育阶段,土壤厚度只有20厘米至30厘米左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本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