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

精神贫困才是最可怕的

本报记者 张文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4    [打印] [关闭]
    

    武静是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外语学院04级泰语班的学生。这两天,她心里有些失落——出国学习的同学回来了,听力和口语有了很大的进步。

    按照教学计划,这个学院的学生大三都要到所学语言的国家去读一年书,但是一些贫困生因为家里没钱只能放弃这个机会。“我们班82个同学,有18个同学留了下来。出去一年至少要2.5万元,这笔钱可以再供一个大学生了。”武静说,“其实我心里挺难受的,很羡慕他们。”

    长期关注贫困生的西南林学院学生处处长肖辉非常了解贫困生的苦处,贫困生靠家里东拼西凑完成学业,他们没有电脑,普通话说得不好,没有钱去参加培训班考各种职业资格证。假期别的同学去旅游长见识,他们只能待在图书馆和寝室,要不就是出去做推销或家政。因为家庭贫困,贫困生占有的社会资源比别人少,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和其他同学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直从事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工作的杨洲说:“过去我们总说‘快乐成长’,但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改为‘健康成长’。身心健康才能进入同一条跑道,在同一条跑道上才有同样的机会去搏击。”

    让杨洲感慨的是,有些贫困生一方面对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有很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自尊心又过强。曾经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愿意给捐助者写封信。杨洲最后还是对这名同学的倔强表示了理解。“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只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今后能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就是对捐助者和社会最大的回报。”

    但贫困生因为心理敏感,助困工作中需要小心对待。云南农业大学的副校长唐滢就说:“我们不把贫困的学生叫贫困大学生,而叫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是任何国家都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这个名称仅代表他的家庭在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方面有困难。贫困的标签如果从一入学就贴在他们身上,会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的自卑和压抑。”唐滢说。

    该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段青松认为,由于城乡差异的巨大、占有社会资源的弱势地位,使很多从农村出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如何帮助他们提高沟通及就业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助困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要把工作重点从帮助他们吃饱转到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他说。

    学校体育学院的班主任张剑平非常认可这种转变。他说:“物质贫困可以解决,但是精神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精神的贫困不解决,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物质的贫困。”“让贫困生走出自卑不能仅靠班会、鼓励、谈心,只有给他们一些能建立自信的东西,才能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他说:“今天,他们在学校可以享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但明天他们走出学校将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如果不帮助他们建立起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将会再次陷入困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