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

为何有些“穷家娇子”更缺闯劲儿

学会正视贫困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本报记者 张文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4    [打印] [关闭]
    

    “贫困生也不是个个能做事会做事,有的根本不会干农活,甚至连地也扫不干净、桌也抹不干净。”昆明“大学生爱心家园”的纪老师快人快语。

    纪老师其实不是老师,他曾是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板,自从2005年他免费帮助了几名大学生找到家教工作之后,迅速在昆明的贫困大学生中名声大噪。“站在我公司门外来找我勤工俭学的贫困大学生之多,把我吓了一跳。”纪老师说。

    在与贫困大学生的接触中,纪老师发现,有不少贫困生也是家里的娇子。由于他们是本乡、本村为数不多的考入大学的农民子弟,在家里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也期待他们能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宁可自己节衣缩食、辛苦劳作,也不让孩子做农活和家务,结果变成了“穷家也养娇子”。同时,由于农村孩子见识有限、思维不灵活,对城市的畏惧心理使他们缺乏一股闯劲儿。

    “贫困大学生如果不能很快适应社会,成天憋在学校里,是很难走出自卑、自私、怯懦的阴影的。”纪老师说,初来“爱心家园”的贫困大学生,胆子都很小,说话声音低得听不清,什么都怕:怕被人骗、怕被人偷、怕找不到回学校的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勤工助学、自食其力、造福家庭、服务社会,实际就是这些贫困大学生正视贫困、建立自信、回报社会的一个起步。”他说,“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尽快融入社会,这些知识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