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
“疯狂的石头”如何鉴别:产地?品质?

和田玉身份之惑搅乱市场

吴郁真 王雪迎 本报记者 刘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4    [打印] [关闭]
    

    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乌鲁木齐市玉器店的增长速度,一点不为过。

    以友好路为例,仅地矿博物馆附近就有三个玉石交易市场,加上街边鳞次栉比的店铺,粗略一数就有200多家。在乌鲁木齐市,像友好路这样的交易市场有十处之多,还不算正装修希望赶在旅游旺季之前开张的。

    仅2007年一年,在乌鲁木齐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玉石经营、加工商户就有353家,而时间退回至2000年,当年注册的玉石经营商户仅38家。

    玉石市场越做越大,这当中被喻为“玉中之王”的和田玉更成了“疯狂的石头”,价格在短短几年间扶摇直上。2002年,和田白玉仔料还在每公斤三万余元徘徊,到了2008年,普通仔料每公斤达到二十万元左右。

    国内拍卖市场也屡屡爆出天价:在北京,一块重130公斤的和田羊脂玉以4950万元成交;在杭州一块78公斤的和田玉仔料原石以5300万元成交……

    奥运奖牌以玉镶嵌,更是给玉石热增温,而和田玉则是人们追逐的首选。有些精明的商家将上好的仔料藏在囊中,等待价格的再度飙升。

    按理说,看到这样一派繁荣的和田玉市场,爱玉人心里该乐开了花,然而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从这看似繁荣的市场里,他看出了危机。

    此“和田玉”非彼“和田玉”

    “和田玉”的概念模糊,正在使和田玉市场产生混乱。

    在河北石家庄工作的杨莉去年趁10月黄金周来新疆旅游,临走时两姐妹特意叮嘱别忘了带新疆的和田玉。

    在乌鲁木齐一家玉器店,她以四折价位、每只5000元买了三只带有“和田玉”鉴定书的玉镯,满心欢喜地送给姐妹们。哪知朋友对玉石略有研究,仔细盯着镯子看了半天,末了,爆出一句,“这是青海料,不是和田玉!”

    很多奔着新疆和田玉名气来的人和杨莉一样,都认为和田玉就应该是新疆和田产的玉。而用其他地方产的玉充当和田玉,就是有意欺骗消费者。

    但玉器店老板刘俊却大呼冤枉,他认为,自己店里标着和田玉的玉虽不是产自新疆和田,但也是“和田玉”,并没有欺骗消费者。

    “‘和田玉’的概念模糊,导致和田玉市场混乱,新疆和田玉文化品牌已经严重受损!”对和田玉未来的发展,玉雕大师马学武忧心忡忡。

    这一切都缘于“新国标”的实施。2003年11月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和田玉”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种泛称,不具备产地含义。

    “和田玉”定义是怎么被扩大的

    “‘和田玉’写进了国家标准,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希望这个名称能为和田玉的声名远播和品牌传扬起到积极的作用”,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易爽庭说。

    易爽庭解释说,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规定,产地不参与定名:带有地名的名称,并不具有产地含义。也就是说“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等名称,并不特指某一个产地的玉石品种。然而以产地来命名却是业内的习惯,“和田玉”从古沿用至今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如今演变成天然玉石的品种名称,这一规定保证了国家珠宝产品命名的统一性,对规范珠宝玉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从事和田玉研究40余年的易爽庭曾为“和田玉”写进国标而喜,毕竟自己多年的努力有了结果。这3年多的时间里,“和田玉”的名号不仅广为国人所知,而且为其他国籍和肤色的国际友人钟爱,传承了几千年的“自家宝贝”成了“国际宝贝”。

    但接下来事态发展,却让他和所有人始料未及——

    大量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玉进入市场,由于国标中不表明产地,鉴定证书将含有透闪石的玉石均标注为“和田玉”。

    玉器店老板刘俊不停地揉搓着手中色泽油润的羊脂玉手把件,“不管国标怎么说,我认为只有产在玉龙喀什河的羊脂玉才能称其为和田玉。”他对和田玉的定义更为狭窄。但给顾客介绍时就不一样了,国标成了他的挡箭牌。

    他指着玻璃柜台里形态各异、有着精美雕工的玉石佩件说,“这些都是俄罗斯玉和青海玉,顾客来挑玉,我们也介绍说都是本地产的和田玉,有时候有极个别投诉说买了青海玉的,我们就告诉他国标的规定,这不算欺骗消费者。”

    “和田玉概念扩大了,内涵却大打折扣!”只经营和田玉原料及其雕件的玉器商人、和田玉收藏者陈军说,古往今来,和田羊脂玉之所以贵重,一直为帝王所青睐,就是因为其玉质温润如油脂、品质上乘、稀有(仅和田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出产),用地质学名称冠之会降低新疆和田玉的稀有性和文化品牌!

    仪器下各产地“和田玉”无从鉴别

    虽然在新疆众多玉器店中的柜台里摆放的玉,多注明是“和田玉”,但经营者心里都清楚,这些所谓的“和田玉”很多并非出自“和田”。

    但他们宁愿相信这些是“和田玉”,因为只有标明是“和田玉”才能卖好价钱,因为多数顾客是奔着“和田玉”而来的。

    “做过几年玉的人,基本都能分清‘和田玉’和其他玉,它的确是独特的。”一位和玉石打了多年交道的经营者说。

    在玉雕行业里摸爬滚打了36年的玉雕大师马学武形象地描述了产自和田、俄罗斯、青海三种玉石的感官差异:

    “新疆和田仔玉就像绵羊身上刚割下的白花花的羊尾油,温润、油光四溢;羊尾油放了三天,结成板块,颜色纯白,但死扳、沉闷,就像俄罗斯白玉;而青海白玉则如同进行脱脂处理过的羊尾油,油分沥干,以水为主,像玻璃一样通透并发灰。”

    “既然感官指标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为什么标准当中只是检验它们的相同点——透闪石的含量,而不去检验它们的不同,即除了90%到99%的透闪石之外的1%到9%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这微小的差距就可以解决区分三种玉石不同点的问题,从而也就保护了和田玉。”中国玉雕大师、玉沅珠宝总经理马进贵提出质疑。

    “我们也试图采用实物标准来规范鉴定标准”,在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办公室里,常务副会长李泽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装帧精美的盒子,那是2003年他们为课题研究制作的实物样本,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七个类别三个等级,这个样本可以让所有的商家和消费者拿着商品对照实物来鉴别。

    “在矿产资源分布的南疆三地州的不同县、不同山头甚至不同矿点所采的白玉或者青白玉都会不同,这个模板又怎样能具备说服力?标准必须是一根直尺。”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处的负责人说。

    样本只能被雪藏,目前新的分级标准正在研究中。

    “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八大类玉石要有一个总称,软玉已被废止,除了和田玉再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了,这个名称总比曾经要采用的透闪石玉通俗易懂吧。实际在仪器下,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玉、青海料都是透闪石,成分一样,产地根本无法鉴别。在地质人的眼中,不管产自哪里也只是块石头,那些文化的概念只不过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曾参与制定新国标的新疆质量技术监督局宝玉石鉴定中心主任李新岭说,

    在新疆宝玉石鉴定中心,每年都有消费者因为没有买到心目中真正的和田玉而来投诉,李新岭他们为了引导消费者认清标准,避免因产地不明引起纠纷,在今年修订的自治区地方标准中,将在每份鉴定书上注明——名称不代表产地。

    “玉石之路”远远早于“丝绸之路”

    记者在南门的“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随意走访了几家店面,这里的经营者会告诉消费者哪款产品是什么地方的材料,“既然消费者钟爱新疆本地的和田玉,我们就要将知情权给予他们,我们的经营者还会将三种玉料的相同不同告诉消费者,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在这一点上,我们相信保护和田玉品牌是最好的传承!”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投资管理方马国新这样介绍说,为了规范市场,交易中心规定:所有商家售出价不得低于四折,这就限制了一些商家价格虚高的行为。

    “新标准实施的这几年,俄罗斯料价格涨了十多倍,青海料也长了十倍,这都是沾了和田玉的光啊!”在黑龙江对俄口岸—满洲里进口了几年原料的姜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一个产地标准、一个品质标准,让这个俗称“石头”的宝贝价格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价值属性、价格属性,孰高孰低?

    记者在友好路的几家玉器店随机调查了10个消费者,问题是“购买玉器你是看重产品的美观度还是看重玉料的产地?”回答者中看重产品美观度的占两成,而看重玉料产地的占到八成,也就是说很多并不掌握和田玉知识的消费者是奔着和田玉的品牌和名气购买的。

    “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和田玉已经不单单指其矿物成分,恰逢盛世的人们喜欢它、佩带它、收藏它,更加看重的是和田玉深厚、博大、悠远的文化内涵!”马学武介绍,俄罗斯开采玉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青海玉的开始开采只是在几年前。

    2006年,马学武自费建起了“和田玉博物馆”,创办了和田玉研究院和和田玉玉雕培训学校,自己担任和田玉博物馆馆长、和田玉研究院院长和和田玉玉雕培训学校校长,从事和田玉的系统研究、文化传承和技法传授。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和田玉文化的挖掘、整理、展示、传授、传播,使和田玉这一新疆独有的能够代表新疆悠远历史、深厚文化的民族品牌得到发扬和传承。

    在和田玉博物馆,一条和田玉7000年传播之路赫然清晰地绘制在一面墙上:以和田为中心向东到达河南安阳,向西延伸到伊拉克的巴格达,向南到达印度的德里,向北到达新疆的北庭(现新疆吉木萨尔县),研究专家发现,“玉石之路”要远远早于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玉石之路,是和田玉作为历朝历代皇家专用玉石的运送路线,大量出土古玉和文字可以佐证。和田玉所承载的文化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马学武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曾说过:和田玉主要是指新疆和田地区黑山和玉龙喀什河里产的玉石,但现在很多商家把价格差异很大的青海和俄罗斯产的玉也都冒充和田玉销售,名称产地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和田玉的信誉和市场营销。

    和田玉保护难局

    青海省即将举办“和田玉博览会”,新疆的珠宝玉石协会很多会员收到了邀请。这使新疆的和田玉爱好者和倡导保护和田玉的人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保护就是最好的传承,我们也很清楚,但是根据国家现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条件,和田玉不符合啊”,易爽庭说起此事也不无遗憾。

    据介绍,早在2003年,南疆三地州的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已经意识到和田玉应该受到保护而联名申请保护,于是拟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但难题又出现了,“和田玉”的原产地保护不符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含义。2005年,国家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替代了原产地保护的规定。《规定》所称地理标志产品,要求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很显然:和田玉不属于种植养殖的产品,加工方面也大量依赖内地,于是保护之事就此搁浅。“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宝玉石采取了原产地保护办法”,自治区岩矿宝玉石鉴定中心岳蕴辉主任说。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宝石能有和田玉这样的文化底蕴呢?”玉雕大师马进贵谈到和田玉的保护时也是痛心疾首,他指出:和田玉的确不符合第一条之规定,但是第二条是可以靠上的,目前新疆的玉雕从业者至少有上千人,不能说和田玉没有本地加工,更何况和田玉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产品,它的历史要久远于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生硬地套用这些标准是不合适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