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武马群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4    [打印] [关闭]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主要为北京市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均在1000人以上,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更是在北京高校里名列前茅,签约率达91%。多家国家级媒体都曾对我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给予报道;2006年,学院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检查评估后,我院与北大、清华、人大等15所高校一起,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长期以来,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中都将毕业生就业列为重点工作项目,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并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学院通过就业工作的“三落实”(组织、资金、场地与设施)和“四化”(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学院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学院的就业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2004年我院党委副书记张玉茹在教育部召开的高校就业年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同年12月29日,教育部学生司和市教委有关领导专门来校进行学生就业工作调研;2006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我院常务副院长李建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高校就业工作大会上介绍经验。

    一、健全组织,落实经费,使就业工作规范化

    1、落实就业组织

    1)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的指示要求,落实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于2002年7月(学院开始有第一届高职毕业生)就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常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主管校长和学院有关处室领导参加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院的就业工作。同时,学院实行“三级管理、两极运行”机制,各系均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负责各系的就业工作,形成学院系统化的就业管理体系。

    2)专门成立学院就业办公室,负责协调全院各校区、各系毕业生就业有关事宜,对全院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就业办公室主任为学院中层正职干部,统管全院就业工作,学院各校区均有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目前,我院共有毕业生就业专职工作人员11人,兼职人员50余人。

    3)学院每年都把毕业生就业列为重点工作,院领导定期听取汇报,随时掌握就业数据;主管副院长每周参加就业工作例会,提出要求,解决困难,给予就业工作极大的支持,为就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落实就业经费

    学院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就业经费给予充分的保证。近三年,每年学院的就业经费支出均在50万元以上,使学院组织专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就业指导、就业面试、就业信息发布与宣传等各种活动能够高质量的开展。

    3、落实场地与设施。

    为了促进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水平,学院在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改善办公条件,提高设施技术水平。目前,学院除就业专用办公室外,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分别设置了毕业生专用就业招聘会场,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电脑查询室,就业资料查询室,用人单位接待室等。

    人员、经费、场地、设施的落实,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建立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职业化的工作队伍

    1、随着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的加大,学院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调集精兵强将,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同时学院明确规定: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均负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职责,形成了全员抓就业,重担大家挑的局面。大家广开就业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上岗工作。

    2、坚持就业工作例会制。学院就业办公室在每年3、4月每两周召开全院就业工作例会,5月后坚持每周召开就业工作例会,对全院各校区、各系的就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协商。同时,各系坚持每周召开毕业班班主任例会,核对各班就业情况,对就业较差的班级进行督促和帮扶。

    3、为提高就业理论水平,学院每年都召开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围绕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这一目标,对如何更多、更快、更好的输送人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出版就业论文集。

    4、针对就业人员队伍发生变化的情况,学院经常开展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目前,我院共有24名同志取得了国家职业指导师证书,就业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做到了就业人员“专业化”。

    有了这支就业队伍,为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院自2002年第一届高职毕业生起开展就业指导的尝试,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和市教委的要求,我们编写制定了《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教学大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列入学院教学计划。

    1、学院从新生入学起,就业办、各系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职业生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常规性就业指导讲座。目前就业指导以多种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外请讲座、学生会社团活动等。通过就业指导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能够正确地自我评价和定位,及时调整心态,掌握一定的求职方法。重点开展就业、择业、创业及就业心理调整、面试技巧、择业礼仪、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相关就业知识的讲座和模拟招聘会;聘请往届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发放就业政策指导手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帮助学生用好政策,少走弯路。

    2、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带着感情做好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院要求辅导员、各班班主任在就业推荐工作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为就业推荐工作做好铺垫。就业工作人员一方面对掌握的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做好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另一方面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咨询服务,与学生“一对一”地谈心沟通,解决学生的困惑和困难。全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全力给予学生帮助。正是这种教育服务精神使我院的就业工作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很高。

    3、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形势教育和政策宣传,我们在每一年的11月初都组织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学院领导亲自出席,就业办积极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方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4、充分发挥“学生就业社团”作用,协助老师作好同学工作,并出版了校内就业刊物,使学生进行自我就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坚持目标管理,做好信息发布,开拓就业市场

    1、坚持目标管理。在保持毕业生较高就业率的情况下,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即:提高签约率和专业对口率。学院将就业工作目标实现的情况作为就业办公室、各教学系工作水平的重要衡量尺度,纳入教学系年度工作水平、教学水平考核指标体系。

    2、积极进行市场开发。学院积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取得广泛联系,不断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就业导向的要求,学院及时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调整。由于学院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加之学院社会知名度较高,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量较大,持续保持良好就业态势。目前,我院2008届1340名高职毕业生已经就业上岗达80%。

    3、为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就业办通过校园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栏发布招聘信息,并对各种信息随时更新,以便于学生查询、及时应聘。

    4、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一批长期、固定的就业基地50余家,同时注意完善就业服务机制,落实就业环节,广建就业网络、广泛搜集就业信息,认真验证招聘单位资格,防止毕业生上当受骗。

    5、坚持开展“定单式”培养的办学形式。我院从2004年至今,我院与企业共同合作,连续举办了8期“定单式”培养班,“订单”培养班的毕业生能够全部到企业就业上岗。“定单式”培养的办学形式,为我院的就业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和学院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五、特别注意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就业工作中,就业办的同志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岗位也抓住不放,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做好推荐工作。特别注意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们遇到7名残疾学生和多名生活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办公室、教学系每一次都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方联系,班主任、辅导员重点关注,形成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用人单位被感动,给他们安排了适合的工作岗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加大,近年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一批“有业不就”的“啃老族”,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们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教育,同时积极做家长工作,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督促就业;对一些性格内向、沟通能力较差、自身条件较弱等就业困难学生,老师们本着关爱学生的深厚感情,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客观介绍,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岗位,使他们实现成功就业。

    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建立完善高效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全面优质教育服务的客观要求。在这方面我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要不断探索,持续改进,不懈努力,使学院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成功就业,为建设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