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

迎面走来新部长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18    [打印] [关闭]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救火队长”新考验

    本报记者 程刚

    行将履新的新部长中,李毅中是公众熟悉的“老面孔”。这位此前频频出现在各种重特大事故现场、被媒体称为“救火队长”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将转任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局长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上,应该考虑到了他的优势。”一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安监总局工作人员,对刚刚离任的“老局长”,仍不改尊称。

    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担负起“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任。但新部委的运转并非挂上块新门牌那么简单。“首先需要界定这个新组建的‘大工业部’的行政职能,搭建起完善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框架,很多工作都涉及利益调整,不仅敏感而且繁杂,这些都需要李局长的协调能力和以往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那位安监总局工作人员说。

    简历记录了李毅中丰富的工业领域工作经验。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的李毅中,其后30多年一直在石油化工行业工作,从山东胜利炼油厂技术员晋升至中石化董事长。在国资委副主任任上两年后,于2005年2月起,转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赴任国家安监总局,李毅中肩负重任。“李局长到安监总局这3年,应该说安全生产形势有了很大好转。”国家安监总局一位官员说。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近两年,全国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均不断下降。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数据亦逐年下降。

    “李局长虽然过去没有过煤矿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但学习得特别快,包括各种设备的参数指标等专业问题。他能从很多细节中找到深层次问题,避免了很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安监总局官员说。

    务实的工作作风,让他在国家安监总局的同事感觉“工作压力很大”。“不过,跟他一起工作,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位官员说。

    中国青年报于2006年12月27日一版刊发独家报道《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对该局向煤矿借钱超标准建办公楼、接受煤矿资助购买汽车予以报道。李毅中随即要求组成调查组,赴忻州调查。并要求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严肃处理。

    “感谢《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们的爱护、鞭策和帮助。在中国没有不受监督的部门,也没有不受监督的个人。安全监管总局从我开始,都要接受监督。”2007年2月5日,李毅中在系统内公开大会上说。

    他还说,“媒体不是中央纪委,媒体不是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你不能要求他每句话都说得对。只要(媒体监督)有事实依据,就要高度重视。对这个问题,党组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应该视媒体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安监总局一位官员说,“媒体的报道,揭露了很多瞒报事故。也让公众更好地理解了眼下的安全生产形势,很多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一味谩骂指责,到现在开始宽容和理解。非常不容易。”

    李毅中的襟怀,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赞扬。自揭家丑,并不合传统的为官之道。“正人先正己。作为监管者,如果把不住最后一道风险,遏制不住‘官煤勾结’现象,整个系统的风险就大了。”安监总局上述官员表示。

    接受采访的安监总局官员用“任重道远”来形容李毅中面临的新形势。“他一上任就要面对电信业整合。那些大电信企业各有各的利益,且都颇具实力。这要考验李局长的智慧和能力了。”这位安监总局官员说。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内行部长”扛重担

    本报记者 李松涛

    住房问题曾被网友评为新时期的“三座大山”之一。59岁的姜伟新今天履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肩负的责任和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从简历上看,这位黑龙江人做过短时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其余时间则是从国家计委投资科科长一步步走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7月底,姜伟新临危受命,进入当时的建设部,担任党组书记、副部长。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房价不断高涨、百姓怨声载道的种种困难。当时有媒体提到其为“技术型的内行官员”。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姜伟新担任建设部党组书记之后,房地产市场重保障的变化开始出现。

    在去年12月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上,姜伟新用了近2000字的篇幅讲述住房保障和房价稳定问题。

    “抓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要把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胆探索。”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

    这3句话反映了姜伟新对房地产工作、对住房问题的基本态度,建设部对住房工作的开展也基本是按照这几点来进行。

    解决好13亿人的住房问题是摆在新部长面前的难题,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文化部部长蔡武:不说不会错,但是不说是更大的错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一如既往每一次的工作变动都会成为一个领域的新面孔一样,新任文化部部长蔡武今天成为文化领域的新面孔。

    2005年8月,蔡武就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这个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新面孔着实让媒体摸不清路数。当年年底,这位新科蔡主任正式与记者见面,介绍中国政府建设新闻发布与发言人制度的进展。

    据报道称,蔡武在见面会上,言谈幽默,让正式的场合变得轻松。

    一家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在没有见到蔡武以前,曾这样素描蔡武:从事党的工作,严肃、不易接近。可没想到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完全打破了他对党的干部的固有印象。

    从2006年1月开始,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进行试点,由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自主发布新闻。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不断推广和完善。

    很多官员甚至发言人担心面对媒体说错话,进而选择不说话。蔡武则不以为然,他对媒体说:“我本人是喜欢说话的,一般都不轻易说‘YES’和‘NO’。”

    蔡武有一句名言:“不说就不会错,但是不说我认为是更大的错。”实际上,这句话对更多的尚处在摸索阶段的新闻发言人来说,成为一个准则。

    有人这样形容他:开会时极少官话,套话,言辞朴实。

    今天蔡武成为焦点人物,却没有回避媒体。他站到大会新闻中心专门为部长委员准备的简易讲台前,一一回答记者的问题。

    蔡武用简短的开场白拉近了自己与媒体的关系:“过去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时候,与媒体接触很多,大家都是朋友。到了文化部以后,仍然会与大家一起共事,还与大家是好朋友。”

    还没有进过文化部大门的蔡武坦然承认对文化工作基本是个门外汉。“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加强学习,来适应这个新的角色。做文化工作需要较高的水平,与文化人打交道需要较高的修养,特别是研究和把握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我来说都是新课题。”他说。

    翻开蔡武的简历,新闻与外交写满了他已经走过的人生旅途。年轻时在甘肃做煤矿工人的蔡武就喜欢舞文弄墨,经常投稿的他成为《甘肃日报》的通讯员。1978年,参加高考的蔡武填报大学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并如愿以偿。毕业后,蔡武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共青团中央工作,担任过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后来又担任中联部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在他看来,“文化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中外合作的交流。而我长期在对外部门工作的经历,对即将开始的文化部的工作会有帮助。”

    在结束采访之际,蔡武对媒体记者抱拳致意:“谢谢大家,过去合作愉快,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合作。过一段时间等我熟悉情况后,欢迎大家到文化部去做客。”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最恨没有责任心

    本报记者 叶铁桥

    今天,原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正式“执掌”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今年62岁的李盛霖生于江苏南通,他在来北京之前,主要的成长道路都是围绕天津展开的。

    他从基层一步步走向部长位置,在担任天津市市长期间,他被认为不缺果断。2000年,天津某区地下自来水管道出现跑漏,导致3400多吨自来水白白流进了污水井,但两个多月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李盛霖知道后,严厉斥责:“每天白白跑50吨水,熟视无睹,责任心何在!”

    在天津工作32年后,李盛霖于2002年调入北京,先后任国家经贸委和发改委副主任。

    他当时频频在物价、教育收费、药品限价等全国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发表看法,这展示了他在经济领域方面的能力。

    2005年年底被任命为交通部部长,意味着考验就在眼前:春运,这个春节永恒的话题,转眼就摆在刚刚履新的李盛霖面前。

    2006年1月14日,春运的第一天,他亲自跑到北京市赵公口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六里桥长途汽车客运站视察春运情况。

    李盛霖担任交通部部长两年多,考察和视察了不少地方,有报道认为,在天津多年做“地方官”的经历,让他养成了重视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的作风。

    而这次的全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则让民众看到了一个勤勉务实的部长形象。

    但有评论认为,出任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掌门人的李盛霖,该如何深度整合民航总局和邮政局,并切实推动大交通,将是他需要面对的最大课题。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推动改革啃骨头

    本报记者 董伟

    尹蔚民今天被任命为首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此前,尹氏为原人事部部长。

    1953年1月出生于河北灵寿的尹蔚民,自16岁开始工作,他从一名普通干事到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2000年,尹蔚民出任人事部副部长。7年后,他接任张柏林而出任人事部部长。

    去年年底,尹蔚民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表示,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人事工作的主线,是人事部门的根本任务。然而,这决不是轻松的任务。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难题。公务员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以及人事改革等,每一项都是难啃的骨头。

    如今,尹蔚民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对这一新定位,颇多人看好。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表示,“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打破行政部门的割裂,由一个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统一政策、管理、服务,这样会做得更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后,可以更集中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新机构设立了,会不会给就业带来新局面,给社会保障带来新力量,给人才管理特别是公务员管理带来新规范,人们拭目以待。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中专学历的经济“大管家”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中专学历”。

    这是新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的简历上最引人注目的字眼,62岁的他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对于他的学历,有人评价说,这个“中专学历”的含金量比许多硕士、博士高出数倍。

    出生于安徽省的张平,曾在银行工作14年,在巢县工商局和省政府办公厅工作至近40岁,随即前往安徽省计委,并曾到芜湖市掌舵。1995年,出任安徽省省长助理,次年成为副省长,8年后,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

    两年前,张平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约半年后,改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而后再度回归发改委。

    50岁左右成为省级领导、近60岁时成为“京官”,他的履历被很多人解读为“大器晚成”。

    提起张平,多数人都会联系到他在安徽具体领导和运作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所获得的成功。

    “取消农业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5年工作回顾”时列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的第二项。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首先在安徽试点,张平当时的讲话和著述,至今仍被许多学者专家研究中国农村税费改革时大量援引。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这必将成为新任“宏观经济‘大管家’”的工作重点。人们热切地等待着答案。张平作为“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的一把手,从就任的第一天起,面对的就是亿万国人期盼的目光。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我愿做好一把伞

    本报记者 刘世昕

    不少环保系统的干部都知道,两年前周生贤刚刚到环保总局工作时,只要在北京,每个周末,他都会坐着公共汽车去北京五环以外的中国环境科学院听环保专家讲课。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完成了环境科学硕士应该听完的所有课。

    若干年前,周生贤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时也曾去中国林科院听完了所有硕士和博士的课程,而且还撰写了论文。当时,中国林科院想授予他博士学位,但周生贤坚决反对。他说,学习的目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不是为了图虚名。

    “在工作上要当一把剑,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对待人民群众我愿意做一头牛,为他们耕田种地;对环保系统的这些环保工作者,我愿意做一把伞,为他们挡风遮雨。”这是周生贤走进环保部门第一天的誓言。很多熟悉他的人说,这几年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周生贤走马上任不久,我国就进入了“十一五”开局第一年。当时,“十五”各项国民经济发展指标中只有环保目标没有完成,“十一五”的环保目标能否完成已经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2007年11月,周生贤宣布,二氧化硫、化学需要量这两项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减排的主要污染物首次出现下降。

    今年1月,周生贤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说,过去两年,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步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

    对成绩,周生贤认为来之不易,但他也多次客观地分析说,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比如说2007年春夏,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江河湖海已经不堪重负。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生贤提出了他对发展环境保护理论的贡献:“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

    今天,在环境保护部的官方网站首页上有一篇文章写道,“成立环境保护部,为环保系统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为党和国家寄予厚望、赋予重任感到光荣和自豪的同时,环保系统更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新部门的新职责,全力以赴开创工作新局面。”这或许也是周生贤的心声。

    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