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星期
一汽大众2月销量环比下滑62%,各款车型均出现折半;
上海大众Polo明锐销量下滑,Cross Polo“自燃门”事件也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

高利润背景下的“汽车涨价说”是谎言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0    [打印] [关闭]
    进口铁矿石涨价65%,国内钢价应声而起,新一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成为国内汽车厂家为成本叫苦的理由。近日,国内两家大众合资公司和进口大众将于4月联合提价的消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比亚迪、海马等自主品牌纷纷举起降价大旗,再次发起经济型轿车价格战。客观地说,经济型轿车的利润要远比国外品牌的中高级轿车低得多,原材料上涨对它们的打击理应更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自主品牌表示会提高车价。相反,车市上变相加价、强买强卖的现象却往往出自合资品牌的经销商,对中国钢价最敏感的也往往是合资企业。这也成为中国车市独有的怪现象。

    对于坊间传言的“大众涨价说”,大众(中国)公关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并不知情,而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家合资企业也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传言的真实性似乎要打问号,而首先报出大众涨价消息的《汽车之家》网站负责人则明确表示,这是大众(中国)官方人士透露的,时间已经确定为4月,至于“以怎样的方式涨价”、“涨价幅度多少”等,大众(中国)都未有明确说法。

    记者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采访时,遇到了一些考虑购买大众品牌的消费者,对于大众涨价一说,他们有些是将信将疑,但更多的是观望。两个大众的产品也并没有因为报出涨价消息,而在短期内形成热卖局面。今年2月的销量数据显示,一汽大众环比下滑高达62%,各款车型均出现了销量折半的现象,其中速腾只销出3000多辆,而迈腾的销量则不到3000辆;上海大众环比下滑5%,除老车型桑塔纳和领驭继续保持稳定外,Polo与明锐的销量则不尽如人意,特别是Cross Polo由于定价较高而销量惨淡,近期的“自燃门”事故曝光也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大众车型涨价在今年3月就已经有所尝试。一汽大众捷达的国Ⅳ版车型在进京后,不少经销商曾试图加价1500元,但由于该车型并非热门,加价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响应。在实际交易中,多数是按照厂家的指导价成交。

    在经销商自主涨价未成的情况下,厂家主导涨价的做法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尽管大众(中国)对酝酿涨价之事采取否认态度,但此前,大众也曾通过降低配置的方式来实现变相加价。从2006年开始,大众通过降低车型ABS版本、缩减气囊数量等做法来节约成本,销量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提高,企业的一位高管则把这称为“价值回归”。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称,去年我国汽车消费者对新车质量的满意度头一次出现下降。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称,这是因为有些汽车厂家为确保利润,在改款时通过降低配置来消化成本。其中,汽车温控系统、操控系统、转向系统、发动机等,正是汽车厂家最容易动手脚的地方。

    郎学红表示,“隐性涨价”导致的消费者满意度下滑会导致品牌忠诚度同步下降,应当引起厂家的足够重视。

    “厂家在尝试加价失败后,会考虑在配置上下工夫。”中联汽车市场总经理张超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市场上那么多低配车型你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即便厂商生产配置上有,但在经销商处也会给你无端地增加配置,变相加价。”据了解,北京市场上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在速腾、迈腾上都曾有过私自增加配置的做法,为了盈利,经销商敢冒市场份额丢失的风险,对消费者实行强买强卖。

    去年购买一汽大众速腾的刘女士向记者表示,她就曾遭到过一汽大众经销商的“盘剥”,经销商未经刘女士同意,加价1万多元,为其安装了某杂牌GPS导航系统,当刘女士提出异议的时候,经销商承诺可拆除,但拒绝退款。诸如此类的消费纠纷,在大众品牌经销商中屡见不鲜。

    北京市场协会汽车流通分会发布的北京汽车消费投诉通报显示,去年被投诉的汽车厂商中,一汽大众连续在二三两个季度高居投诉榜首位,旗下多个品牌无一幸免。

    两个大众对自己的产品即将涨价表示并不知情,那么其他品牌的合资企业对此又有什么态度呢?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钢材涨价对汽车企业有所影响,但合资企业通常能够进行内部消化,将钢材涨价对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低。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告诉记者,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环节降低成本,不应该为了追求利润,而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奇瑞发言人金弋波则表示,奇瑞的车型短期内不会涨价,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价格稳定,预计到2010年之前,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都不会改变,因此在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温和下降的趋势下,那些研发能力强和车型丰富的企业将最终受益。

    面对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扬,不同的汽车企业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生产经济型轿车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这些企业由于钢材所占成本较大,零部件的成本向上下游转移所受影响较小,在民族品牌用高成本和低价格抢占市场的同时,其毛利率基本已被压缩至成本价格。而合资汽车品牌中的高级与中高级车利润较厚,且钢铁所占成本较低,同时这类合资公司将零部件的成本尽可能向上游转移,因而所受影响相对较小,甚至是微不足道。

    据相关资料报道显示:用于汽车制造的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中板、薄板、钢带、优质钢材、钢管等,其中以薄板和优质钢材为主。一辆轿车的平均用钢大概在1吨左右,成本只有5000元~6000元,大概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载货车用钢按照重、中、轻、微的顺序,其用钢量分别为9吨、4吨、1.5吨和0.8吨左右,成本由4000元~4.5万元不等。钢材涨价,受到最大影响的是载货车,对轿车企业来说,这点多出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消化的。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对“大众涨价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最近一段时间车市销售形势并不好,大众想在此时造出冷门,以刺激车市“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也是有可能的。同时,苏晖也认为,民生问题已成今年两会的焦点,大众汽车选择涨价,应考虑此做法是否符合目前的中国国情,而且在通货膨胀的大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同样也在提高,如果汽车企业提高汽车价格,必然会抑制汽车消费。“消费者对车价下降仍带有惯性的心理期待,这与车企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今年处于一个爆发的节点。此时涨价,对企业来说风险很大,做好市场调查很重要。”

    此次业内风传的“大众涨价说”,很可能如苏晖所讲,是大众刻意造出冷门,促使旗下车型提升销量的怪招。事实上,相对于已经接近薄利的国外汽车行业而言,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并不低,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去年全国汽车市场虽然价格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销量增幅也从2006年的25.3%放缓至21.84%,但国内的16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的利润仍增长了65%,汽车产业利润总额甚至创下了5年来的新高。可见国内汽车行业还未到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生计的时候。

    在高利润背景下的“汽车涨价说”,看上去总有那么一点儿滑稽。但正如一位消费者所说:“涨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配置降低、品质缩水,我们还蒙在鼓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