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星期

物质奖励会使让座爱心变质吗?

民调显示,64.7%的人会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但有87.4%的人不赞成对不让座的人曝光批评
实习生 李春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4    [打印] [关闭]
    

    2006年11月,《北京晨报》记者曾对20名孕妇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发现平均每名被调查孕妇在孕期内被让座的次数仅为1~2次。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状况从今年2月下旬起在首都北京得到了改善。

    2008年2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市运输局联合将每月22日定为北京的“让座日”。此外,司售人员还将向经常主动让座的乘客发放卡片,年底进行统计,获得卡片较多的乘客将获得物质奖励。拒绝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将对其进行曝光批评。

    让座当然值得鼓励,但是将没有让座的人曝光批评,这一做法公众能否接受呢?为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参与调查的3906人中,64.7%的人表示自己会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但有87.4%的人不赞成对不让座的人进行曝光批评。

    “我几乎每次都给老人让座,但如果有这个政策,我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怕别人说我为了物质奖励才让座。”每天乘坐731路汽车从海淀黄庄赶往中关村上下班的朱女士认为,爱心不需要“一纸证明”,更不需要物质奖励。

    调查显示,48.9%的人觉得用物质去奖励道德行为,会让原本善意的行为变质。在人们眼中,受惠者一个开心的笑脸和一句真诚的感谢才是最好的回报。

    据了解,北京市此次设立的“让座奖”并非首创。2001年,河北保定市公交公司就设立了“让座奖”。几年来,有关让座设奖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如今让座奖落户北京,是不是说明公交车上让座者已成了“凤毛麟角”,公交公司不得不用物质奖励呼唤爱心回归?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李红告诉记者,小时候她总盼着别人丢钱包,因为她曾因为捡了一次钱包而受到老师表扬,回家后妈妈还奖励了一块大白兔奶糖。

    不过,今年28岁的李红对这一最新出台的让座奖励政策持怀疑态度。“小孩的确需要物质鼓励来帮助他们树立道德观,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该不该让座大家心里都有数。用这种方法来约束成年人,是不是太幼稚了?”本次调查中,90.9%的人认为,让座这种行为不需要政府来管理,57.9%的人认为让座是个道德问题,没必要进行物质奖励。

    调查中,问及“你坐车遇见老弱病残的乘客时,会主动让座吗?”64.7%的人选择“会”,33.9%的人说“不一定,看情况而定”,选择“不会”的只占1.4%。

    然而,生活中经常有不让座的例子出现在我们身边。据《金陵晚报》的一篇报道称,去年11月,一位女公交车驾驶员为了给车内一位孕妇找座,足足停车等候了8分钟。直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年轻女孩主动起身给这位孕妇让了座,车才开动。而坐在车门附近“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年轻男子却一直未起身。

    60.8%的公众认为让座是好人好事,同时36.4%的人认为让座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不让座的人,道德素养已经跌到底线以下了,不曝光难以让他警醒。”有调查参与者留言支持新政策。

    今年2月15日,在河南洛阳的一辆公交车上,一男子和妻子抱着孩子上了车,别人给他们让的座位却被一年轻女孩抢占。一怒之下,男子偷拍了抢座女孩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帖子名为《看看洛阳素质最差的美女》。被曝光者立刻引来无数板儿砖和谴责,然而,也有反对者称,“在你心中,不让座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在我心里,偷拍别人照片,并且没经别人同意就发上网,同样是不道德的。”

    调查显示,85.5%的被调查者认为,让座是一种美德,但不是强制性义务,87.4%的人认为不应该对拒绝让座的人进行曝光批评,64.4%的人认为用曝光的方法强迫让座,侵犯个人自由。

    “让座这个行为最好还是使用软手段来倡导。”中国政法大学的姜振宇老师说,花一样的钱坐车的乘客有权利选择让还是不让,这个问题应该以教育的方式长期推动,不能急功近利。

    调查还发现,不让座行为可能有深层原因。67.9%的人认为城市不文明行为是由于资源不够丰富、公众服务设施不完善造成的。57.2%的人认为,不文明行为和公众的文明程度低有关。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惊人,公共资源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有资料显示,2004年北京地铁一年运送6亿人次。而今年3月7日,北京地铁当天的全网客流高达359.7万人次。如果按这个数量计算,2008年北京地铁的运量将超过13亿人次。如此紧缺的交通资源,乘客有时无暇顾及老弱和妇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想使全社会一下子都变得高尚起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做起。”姜振宇说,“如果大家都在用文明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个别人也会慢慢被爱心感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