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的活水在哪里
自主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针对未来5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就是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此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有七处提到了“自主创新”。
以前,提到自主创新,人们首先想到科研院所;如今,说起自主创新,人们会联想到企业。
“问我企业创新路,唯有源头活水来。”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认为,只有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才可能破解困扰中国多年的技术创新体制问题。
总穿别人的鞋很难走出自己的路
10多年前,朱国平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凑了60万元,靠着一种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创办了“飞达公司”。
“我们用5个月就建成了一座年产钻头4万多支的大工厂,8个月创产值1300万元,10个月内就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工具集团公司,20个月内公司的产值就达到4000万元。”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现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朱国平依然为自己和乡亲们创造的“高士桥速度”感到自豪。
如今,飞达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工具企业,在同行业中,该公司第一个走出国门,在德国、美国设立了工厂,被称为亚洲“钻头王国”。
“正是由于有了一批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飞达才发展成行业的‘龙头老大’。”朱国平说,飞达集团已经尝到了自主创新的甜头,“近年来,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5%左右投入自主创新,5%中又拿出30%奖励那些在技术改造创新有贡献的员工,几年下来,当大多数同行还在为生计挣扎的时候,我们已经赢得了利润年增长20%以上的局面。”
“总穿别人的鞋,很难走出自己的路。”朱国平认为,越是传统产业,越要创新,否则在市场上就很难立足。
与已经尝到甜头的飞达集团相比,很多中国企业对自主创新并不是那么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也被列入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解决这个难题不容易,这也是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再次提到“自主创新”的因素之一。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投入研究经费的比重只占销售收入的0.71%。
张景安认为,正是由于自主创新滞后,造成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
不是什么都自己做
在这次两会上,关注自主创新的代表委员认为,企业虽然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创新绝不能只依靠企业自身。
“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技术领先和技术跨越的基本条件,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丁耀民认为,就以装备制造业来说,国际上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强有力的自主创新企业,中国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相差甚远,现阶段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
丁耀民同时认为,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不是什么都自己做,而是要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
“要把握好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丁耀民说,模仿创新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引进,而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从工业化实践来看,引进、消化、创新是工业后进国家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捷径,日本和韩国就是靠此起家的。
全国人大代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赵志全则认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就应解决好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产学研结合、市场中介这三个问题。
“国家应重点引导和支持一批大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更高层次的产学研互动,完善产业创新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赵志全建议说。
张景安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不仅没有边缘化,而且地位更重要。
“科研院所的责任是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关键高技术和公益性技术方面提供科研成果和创新人才,这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没有这些成果和人才,企业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张景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