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星期
等待政府救市,还是撸胳膊自救?

基金业面临“最困难时刻”

本报记者 王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4    [打印] [关闭]
    

    做为“资本市场稳定的力量”,中国基金行业在迎来十年大庆的时候,最近却宣布正面临“最困难的时刻”。

    的确是悲喜交集。2007年中国基金业曾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基金规模从年初8500亿元迅速上升到3.27万亿元,基金账户从1400万急速攀升至1.1亿户。诞生十年的中国基金业从未如此辉煌。然而,2008年市场的“跌跌不休”把喜悦一扫而空。

    从去年6000点的高位,上证指数至今已跌去2500点。春节之后一路暴跌更让投资者眼绿。在21日举行的“第三届证券投资基金年会”上,有基金经理称,这种氛围让人想起当年跌穿1000点,唯一的差别是,“那时候周边环境没有像今天这样恶劣”。

    2007年的丰厚收益正在锐减。今年80%的基金投资者亏损了15%到20%,只有30%左右的投资者稍有战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编委会主任王连洲说,这是对不成熟的投资者一次深刻的风险教育。

    真金白银的“风险教育”会有效吗?

    年会发布的基金持有人调查报告发现,面对亏损时,高达76%的基金投资者选择“保持不变”,只有8%的投资者选择“卖出”。这种对亏损无动于衷的态度,正是目前在股指下跌情况下还没有出现大规模基金赎回现象的原因。不过,这种情况能保持多久?让基金经理们担心的,恰恰是投资者的信心。

    广发基金董事长马庆泉表示,他已经感到投资者心态的变化,如果市场继续保持一种剧烈的向下势头,信心松动苗头一旦出现,可能就是“一场雪崩”。这位资深基金业人士说,基金手里拿的是老百姓的钱,他“杞人忧天”,就是担心老百姓心态改变。

    担忧似乎正在全行业弥漫,这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形容自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至今为止,他对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新名词都感觉“看不清楚”。一个本来“看上去很美”的金融“创新产品”,怎么会一夜间成了罪魁祸首?在“金融全球化”、“金融深化”的主流经济话语中,为什么制造出了这种“恶性肿瘤”?这位金融专家对此深感困惑。

    他真切地感到,在全球的金融市场里,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多么渺小”。“刚出生的婴儿才学游泳就被放到太平洋的边上了,在台风的季节我们尽力保持谨慎,但这个外部的市场环境,其恶劣的程度还是让许多机构都无所适从”。

    国际市场风险的“不确定”,加大了中国股市的波动,这成为中国基金业的共识。同时,在惨烈的下跌面前,人们也开始反思,过去两年在“股改”的利好刺激下的一波大牛市,是否有被渲染过度的成份?

    一位与会的基金经理说,“大小非”解禁、再融资、创业板、股指期货……管理层似乎要趁着这一轮资本市场飞速发展,想把5年要干的事情在一年内全部干完,可是“搞大跃进”的结果,付出代价的一定是投资者。“市场由供求规律决定,违反规律肯定要受到惩罚”。

    “20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止一位基金经理引用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的说法。

    在总理召开记者会的当天,上证股指一度暴跌将近4%。当天,央行继续上调准备金率,表明紧缩货币政策不变。当晚,美联储减息75个基点,以刺激经济。

    当天泰信基金总经理高清海给许多同行打电话,发现大家分歧很大。有人认为“情绪性下跌”还会继续。也有消息说,一家大保险机构将在第二天申购十亿基金。“对同样一个信息,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解读,这正是困难时期的一个典型特征”,他在当天的博客中写道。

    高清海在21日的基金年会上慷慨陈词,呼吁要“勇敢面对最困难的时刻”。他开玩笑地说,这几天在北京到处请客喝酒,就是对那些重要的大客户进行说服工作——“这个时候该入市了”!

    “原来讲黄金十年,中国牛市,这都是我们讲的。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也是我们做的。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你要有责任感。”他说:“这个时候你应该站出来,表明你的态度”。

    在高清海看来,政府能救市固然好,但是基金行业还是要撸起胳膊“自己救自己”。“你自己都不救了,还让政府来救你,你在水上面,让政府在水下面,你觉得合适吗?”

    泰信基金的“高调”感染了很多人。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李道滨应和说,基金业的确应该更多思考“责任与回报”问题——老百姓把养老的钱都托付给你了,指望着你这个基金让人家“喝上鲜牛奶”,可现在“凉水都没了”,这个压力有多大?!

    做为一只“老基金”管理者,李道滨的应对方案似乎更实际。“市场一定会有波动,不可能所有人都赚钱”,所以,他认为基金公司承担的“更重要的责任”,是让投资者学会“如何在纷乱的环境下用更多工具去分散风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论如何,牛市“上半场”已然结束。在“重估的下半场”,中国基金业作何选择,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决定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基金业自身,做多还是做空?活着还是死亡?确实是个问题。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