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

润滑油市场:高利润时代一去不复返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7    [打印] [关闭]
    

    2007年,国内汽车销量超过800万辆。据预测,2008年这个数字有望冲击1000万辆。近5年来,我国汽车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勾勒出高速增长中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机会。其实,垂涎这个商机的,远不止通用、丰田、福特等国际汽车巨子,还有润滑油等汽车后养护产品提供商。

    伴随汽车年销量的连年高速增长,汽车后养护产品市场也一派生机盎然。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仅车用润滑油年需求量就在200万~300万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节能环保,在促进汽车品质升级的同时,拉动了高端润滑油市场的迅速兴起。目前,高端市场已成为润滑油市场最具增长潜力和技术附加值的细分市场,正迸发出勃勃生机。

    国际润滑油领域某大企业的中国区高管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全面跨入汽车时代,谁能赢得中国市场,谁就将赢得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未来。”面对高端润滑油市场所展现出的巨大商业机会,众多润滑油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将广阔的市场前景,转变为可以收入囊中的商业前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百花齐放的一派繁荣景象:一边是美孚、壳牌、BP、道达尔等已悉数完成中国市场布局,并将中国作为驱动未来事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引擎;一边是以长城润滑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深耕细作,精心培育高端市场,同时,其国际化发展战略更是提速运行,谋求打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全球化品牌。

    一直以来,依托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先行者优势,美孚、壳牌对瓜分中国高端润滑油市场踌躇满志,但走到今天,现实的市场反应似乎并不像它们在纸上勾画的那样乐观。以长城润滑油为代表的一批源自中国的润滑油品牌不仅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抢夺曾经被他们割据的市场,还在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润滑油市场上对它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大有把商战之火烧到他们大本营的架势。

    专业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的国内高档润滑油市场,洋品牌苦苦维系的“二八神话”宣告破灭,洋品牌市场份额已由80%速降至60%左右,而本土品牌的高端市场份额则攀升至40%,其中长城润滑油更是一家独享超过20%的蛋糕,彻底改写了洋品牌一统天下的竞争格局。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跨国公司高管发出这样的自危感叹:“在我们的身后,对手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躺在温床上卧享衣食无忧的高利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国际润滑油市场上,与壳牌、美孚那些百年老店相比,长城润滑油还是后来者。从2002年发布国际化战略算起,长城润滑油进军海外市场才不过五六年时间。”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耀告诉记者,“但就在这短短几年内,长城润滑油成功实现了从润滑油出口贸易到润滑油技术输出的发展,不久就会在国外投资建厂,实现自产自销的国际化战略跨越。2008年,我们计划进军欧洲市场,去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