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

“暗”涨成风,车价拐点还未到来

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7    [打印] [关闭]
    

    对沸沸扬扬的“大众将于4月集体涨价”的传言,尽管大众出面做了回应,但是,汽车涨价的声音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大众中国称:“目前我们没有任何关于大众汽车的国产车和进口车要在4月份涨价的消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也对涨价说法表示不知情。

    虽然没有哪个汽车厂家站出来公开宣布涨价,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各大汽车卖场后发现,不少车型的促销力度大幅缩水,另外一些车型通过改款,变相涨价,还有一些车型的低配版已从市场上“消失”。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比上月上涨0.13%,但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3.17%。由于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乘用车价格仅比上月微降0.18%,但基本型乘用车价格环比上涨0.95%。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认为,汽车价格的拐点或在今明两年出现。受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等增加的影响,粗略估计,今年每辆车的成本将可能增加1500~3000元以上。即便是改款车,由于要做部分的模具、检具、机具等,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由于竞争激烈,目前国内汽车厂家一般还不敢贸然涨价。饶达预测,今年3月份的降价潮要比往年弱得多,价格持续下降的势头将停止。

    汽车涨价,就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成为了多空双方焦灼的争夺点。

    汽车售价“暗”涨成风

    “调整的原因是中华酷宝对整车安全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有3项安全配置大升级:一是对酷宝车身进行了5星级超强度坚固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二是内饰安全升级;三是进行了多项安全功能和配置升级。正是这些因素,所以使得酷宝价格跟上市时有7100元的变化。”近日,针对中华酷宝涨价的说法,华晨汽车做出官方回应。中华酷宝市场推广张宁表示,这个定价跟零部件价格上涨的影响不大。“但是跟酷宝之前过低的定价策略确实有一定关系。”

    由于公开涨价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抵触情绪,不少厂家都选择推出新款车型,调整价格。像中华酷宝一样,某些厂家的改款车同样扮演着增加配置、变相涨价的角色。据一位资深市场人士透露,很多所谓的年度改款车型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只是添一些零碎的配置,但价格上调很多。同样,不少经销商也选择加装配置赚取利润。

    “厂家在尝试加价失败后,会考虑在配置上下工夫。”中联汽车市场总经理张超指出,“如今,市场上那么多低配车型你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即便厂商生产配置上有,但在经销商处也会给你无端地增加配置,变相加价。”

    “明目张胆加价销售肯定要受厂家制约,不过,加装销售却很盛行。”某品牌车型4S店的销售经理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随着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价持续下降,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们为增加利润想尽各种方法,其中靠强行加配获利就是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不少车商抓住消费者想尽快提车的心理,鼓动消费者以加装的方式尽早提车。而所加的这些装饰往往达到30%~40%的利润,卖5台车的装饰利润几乎可折回为1辆车的销售利润。该人士还透露,靠加装饰,4S店的月销售额最高能达到正常销售的两倍。

    与改款车型相对应的,不少老款车型的优惠幅度也大幅缩水。网上车市的价格监测显示,近期北京地区国产车价格的整体水平保持相对平稳,价格上涨的车型从数量上稍多于价格下降的车型。不同价位的车型中,除5万元以下车型外,其它价位车型的价格水平均出现涨跌抗衡的势头,其中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内车型的价格上涨相对明显。其中,桑塔纳3000、标致307、斯柯达明锐和君威等车型有数百元至千元不等的价格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多数厂家明确表示将内部消化增加的成本,但由于成本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在保证利润水平的情况下,“暗”涨就是最立竿见影的手段了。

    价格拐点是否到来?

    饶达的价格“拐点论”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国内每吨钢价上涨500元,中级轿车成本将增长1000元左右。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很多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企业内部是无法完全消化的。”饶达认为,从今年开始,全世界都进入了高通货膨胀的通道,中国也不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主机厂对降价都特别慎重。因为哪个企业宣布降价,配套厂就会相应的提出涨价,所以今年3月份的降价潮要比往年弱得多。”

    亚市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也同样持看涨观点,他认为,去年几乎所有商品都在涨价,而汽车一直在降价,但汽车的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均在上涨,因此,汽车长期降价不符合经济规律,理论上汽车有涨价的可能。

    尽管看涨国内汽车价格的声音较高,但持继续降价的观点也是大有人在。一方面,由于国内CPI高企,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汽车制造成本不断增加,汽车企业不得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汽车价格持续走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使得车价一降再降,而消费者也早已习惯了汽车降价,涨价之说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业内人士分析,所谓“无风不起浪”,大众汽车4月涨价之说,应该是厂家为试探市场反应放出的风声。对待涨价问题,汽车企业慎之又慎,唯恐一脚踩了“地雷”。市场的基本规律是,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能持续加大。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末期,我国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这就意味着汽车市场存在严重供过于求的可能。因此,汽车价格直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赶快买吧,再不买就要涨价了!”近期,在不少汽车4S店,都可以听到销售顾问类似的提醒。然而,一项针对“汽车会不会涨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高达71.5%的消费者认为今年汽车不会涨价,认为会涨价的仅占13.5%。

    在这项近3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中,高达65.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汽车涨价,将影响他的购车计划,表示不受影响的仅占20%。也就是说,在汽车涨价这个问题上,消费者对涨价选择“用脚投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虽然从2006年的25.3%放缓至22%,但利润却增长了65%,利润总额更是创下5年来的新高,远远超过1000亿元,仅16家重点企业的利润就达到610.07亿元。在重点汽车企业中,利润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整个行业效益的好转。

    据预测,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可能达到1028万辆,增长17%,全年汽车价格总体降幅3.2%,尽管面临钢材涨价、人工成本上升等的压力,但汽车行业的利润增长仍有可能达到32%。而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在汽车市场步入成熟阶段时,整车企业的净利润率是逐渐降低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将成本压力转嫁消费者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调查显示,超过34%的消费者不能接受中意车型涨价的原因是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车型,27.5%的人认为不着急用车,可以等到加价取消再买,另有35%的消费者认为超出购车预算或者没有必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在被动选择接受涨价的受访者中,超过九成的消费者能接受的涨幅在5%之内,其中可以接受车价的最大涨幅在1%以内的消费者占到65%。

    种种现象表明,对于汽车涨价,消费者将选择“用脚投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