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钱怎能变成风险资金
就在上海社保案渐入尾声,主要涉案人员已进入司法审判程序之际,记者获得一份国家审计署所做的2007年第86号《上海市社保基金运营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7月17日,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201.25亿元,社保资金甚至给不法商人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21世纪经济报道》3月26日)
这么大的公共资金量竟然被违规使用,为不法商人和企业提供支持,这将对资金本身和楼市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社保资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社保基金只有2100亿元,远远不能“保命”,仅养老金一项缺口就达2.5万亿元。在老百姓苦盼社会保障并为养老发愁的时候,在国家为解决百姓社会保障需求而勒紧腰带并“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保命钱”却被违规使用且数额巨大,老百姓必然要问:我们未来靠什么来养老?
虽然说,社保资金需要保值增值,但是,社保资金的安全比保值增值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不但不是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最佳渠道,相反,社保资金一旦进入房地产市场,就等于是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曾鲜明地指出,世界上近20年来的金融危机,都和房地产市场有关系。也就是说,社保资金与房地产业捆绑,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化为泡影。
更让人惊诧的是,竟然有159.07亿元贷款发放给了36家不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这159.07亿元等于成了“风险资金”。实际上,出于社保资金安全性的考虑,1998年时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已经被严令禁止,但是,上海社保资金此时不仅没有从房地产中抽身而出,相反继续大肆进军房地产领域,监管之松懈可见一斑。
社保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不仅破坏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很有可能帮助开发商囤地、囤房进而哄抬房价。换言之,虚高的房价很可能有社保资金的一份“功劳”。再进一步讲,等于是少数人在拿老百姓的“保命钱”去炒老百姓要买的房子,个人得益百姓吃亏。
审计报告显示,上海市的社保资金投向了44家房地产企业,可见社保资金的管理者多么利欲熏心。根据国务院规定,在保证正常开支和留足周转金的情况下,允许用部分结余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向房地产市场的上百亿资金,显然不是“部分结余”,如果一旦不能保证正常开支,就等于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在赌博。
如果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那么社保资金无疑就是安全网和稳定器的最核心的构件。然而,“大量社保资金投向房地产”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网和稳定器有名无实,不仅如此,还在起着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炒高了房价,增加了老百姓买房的负担。
社保资金进入楼市已有结论,那么,还有哪些违规资金在楼市兴风作浪呢?建议有关部门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