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最佳诗歌》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之一,著名作家王蒙为该套丛书主编,诗歌类选本由《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选编。从1998年至今该丛书已出版10年。在今年春季出版的《2007中国最佳诗歌》中,广西民族大学有7名同学的诗歌作品入选,侯珏就是其中的一位。 侯珏是广西民族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校期间,他在报刊上发表过100多首诗歌及5万多字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谈到自己的诗《四周没有人》入选《2007中国最佳诗歌》,侯珏笑言:“我感到很意外,《2006中国最佳诗歌》也选入了我的一首《80年代》,大概是选编者在‘跟踪’我吧。” 侯珏来自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他说,小时候听到过许多传说故事,爷爷奶奶经常给他唱当地的民歌,现在他还能背出一些优美的侗族歌谣。侯珏的爷爷保存了很多书,他第一次接触古诗是在小学三年级,他从爷爷书架上偷了一本《千家诗》,然后躲在一个角落里翻阅,直到家人找他吃晚饭。“是那些古典经典作品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侯珏说,“古诗对我影响很大,古代诗人文字简练,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和血汗,他们把作品刻在石头上,写在墙壁上,很浪漫。现在我为自己的废话太多感到害羞。” 说到接触现代诗,侯珏笑起来,“我是在厕所门板上贴着的发黄的纸上认识现代诗歌的,有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还有汪国真的《豪放是一种美德》、《走向远方》、《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等等”。当时他还把一些句子抄到笔记本上,细细品读。 家乡淳朴的民风深深影响了侯珏,侗族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深深融入了侯珏的血液,震撼着他的心灵。他的很多诗都是以乡村生活、风情为题材的,从那些诗歌里,可以感觉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001年暑假,侯珏到离家5公里远的深山里看守罗汉果园,一个人在小茅草屋里住了一个月。清晨割草喂牛,早餐后坐在牛棚里看书,傍晚拿着铁夹去山上捉老鼠,设套索捕猎野鸡、黄鼠狼,晚上点煤油灯继续看书。他说:“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陷入到诗歌的世界里。”那时,他读的作品是《歌德诗歌集》和拜伦的长诗《唐璜》。 进入大学后,侯珏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一起组织了诗歌沙龙,每天都在一起探讨和朗诵诗歌。良好的环境让侯珏找到了创作诗歌的感觉,他说:“我上高中时零星地写过一点诗,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是进入大学以后。诗歌很短,可以让思想集中,精神专一,还可以培养语感,凝练语言,让文字纯粹。很多作家都是从诗歌创作开始走上文学之路的。选择诗歌写作,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其他文体的创作。” 在当代诗人中,海子的诗对侯珏影响很大,“他让我直接体会到纯粹的诗歌是什么”。侯珏养成了写作的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写,然后看书。“一个写作者的最大困难是不断突破自己。” 大三的时候,在老师董迎春的资助下,他出版了个人诗集《在水上》,这在广西诗坛引起不小的震动。有诗歌评论家这样评价:率真而勇敢、活泼而高效,看不到丝毫的心理胆怯、丝毫的虚荣作秀,完完全全的学生、完完全全的诗人。 爱好广泛的侯珏还编导过DV,喜欢旅游、看电影、听音乐。现在他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另一本诗集也在创作中。他说:“趁年轻,我要静下心来写一些更好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