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北京远了,却离自己的理想近了,我当然很满意。”李玲,这位北京某重点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与家乡一家颇具发展前景的报社签约后说。而4年前,她只将北京地区的高校纳入自己高考志愿的填报范围,以示自己扎根北京的决心。 4年前,她来到北京,笑靥如花;4年后,在这座城市喜迎奥运盛事的夏季,她将离开,依旧笑靥如花。 其实,李玲在进入大学之后,就确定了进报社的就业目标。那时候留北京的想法在李玲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想法其实很简单。李玲说,北京名校林立,学子们犹如朝圣者。而老师们谈起留京工作的学长时发光的眼神更在无形中暗示大家——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够留北京。 当时李玲认定要进北京的媒体,平时对自己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特别留意,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也选择在北京找。但因为报名的同学太多,李玲没能拿到在北京实习的指标。 最终她被推荐到家乡的一家日报实习。“我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开始还有些许遗憾的李玲现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李玲说,大家都想挤在北京,单位是僧多粥少,派给实习生的活儿自然也就少。同学都希望多学习业务,最后只能干一些收发文件之类的杂活。而在家乡,报社老师对李玲这个北京来的学生很重视,尽量将自己的业务经验传授给她。实习完后,李玲拿着一摞厚厚的业务成果回到了北京,让很多同学很羡慕。 在家乡实习的干劲与精神状态,让李玲觉得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职业状态。于是她产生了不在北京就业的想法。 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李玲发现,自己身边曾经信誓旦旦的一定要留北京工作的同学也开始在转变自己的思想了。北京的职位太少,以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等都成了他们不在北京工作的理由。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北京也不过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符号。”李玲所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老师谈到毕业生就业的时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