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
星期
尽管新人在本次中国公开赛上集体溃败,但中国台协认为培养新人的战略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台球不能永远指望一个丁俊晖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28    [打印] [关闭]
    

    在今天进行的2008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中国神童丁俊晖以4∶5遗憾地输给了英格兰名将肖恩·墨菲。至此,参加本届比赛的中国大陆选手全部出局。中国台球协会有意推出几名年轻选手通过世界大赛走向台前,以弥补丁俊晖身后的真空,但从本届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的进程看,结果不尽如人意。

    3月24日揭幕的2008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从今天开始进入第二轮,尽管东道主选手在这项赛事中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第一天比赛之后,来自中国大陆的选手就只剩下了丁俊晖一人。

    包括金龙、李远、阿布拉江等在内的8名外卡选手全都未能通过外卡赛,此前进行的资格赛上,梁文博、刘崧、刘闯、田鹏飞等更具实力的中国选手也都纷纷败北。

    除了曾夺得200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冠军的丁俊晖,其他中国大陆选手的成绩是近4年来最差的一次。但在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杨俊安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台球选手的实力在下滑。相反,他认为,中国台球正在逐步从个别球员独挑大梁向多名球员齐头并进的局面转变。

    中国台球的发展过于依赖丁俊晖的个人明星效应,改变这种现状,一直是中国台球协会的夙愿。尽管本次比赛的结果并未显示出这种状况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但中国台球协会多年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中国台球协会副主席王立伟介绍说,中国现在至少有四五名球员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选手的潜力,还有10多名年轻队员具有远期培养价值。

    王立伟说:“丁俊晖为中国台球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丁俊晖,中国台球才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社会关注度。不过,中国台球不能永远指望一个丁俊晖,要实现长远发展计划,我们必须培养出更多有实力、有知名度的球员,要让中国的台球选手形成集体优势。”

    从为球员寻找赞助商、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到建立集训制,以专业队的训练方式为运动员的训练、生活提供全面保障,杨俊安介绍说,经过4年左右的准备,目前,梁文博、刘崧、田鹏飞等球员已经在向世界一流选手的方向发展。

    在半个月前结束的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上,梁文博、刘闯两名中国选手晋级成功,加上依靠世界排名直接晋级的丁俊晖,本届斯诺克世锦赛上首次出现3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球手。

    王立伟对此很满意,他表示,中国台协培养新人的战略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

    不过,新人能否堪此重任却有待实战的检验。本次中国公开赛上,新人集体溃败令人大跌眼镜,球员杨擎天在赛后表示,自己在这次比赛时感到的压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比赛,他说:“可能太想打好比赛,结果压力太在,反而导致发挥不佳。”

    另据王立伟介绍,新成长起来的中国球员功力还欠火候,特别是比赛中对关键球的处理上,和世界顶尖球员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王立伟表示,外国球员对中国球员的重视程度也已今非昔比,这也为中国球员获得好成绩增加了阻力:“以前,国外很多高水平球员比较轻视中国球员,比赛时显得很随意,有些球员甚至临近比赛才赶到赛场。随着中国球员陆续在一些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外国球员对中国球员也重视起来,还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训练。”

    尽管赛前也考虑到中国球员有可能战绩不佳,但中国台协在赛前还是不遗余力地向媒体推介8名中国外卡选手。王立伟说,这样做主要也是希望媒体、观众能多注意中国其他选手,而不是只把目光盯在丁俊晖一人身上。

    但除了有丁俊晖的比赛,本次比赛的新闻中心记者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也显示出,目前中国公众对丁俊晖以外的台球选手兴趣不大。

    “我也希望能减减压力。”丁俊晖在闯过首轮比赛后表示,观众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既是比赛的动力,也是不小的压力。

    在本届中国公开赛之前,丁俊晖已经闭关修炼了三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丁俊晖几乎回避了一切公共活动。他说:“这样做就是为了打好中国公开赛和稍后将举行世锦赛。”

    丁俊晖此次不仅要为自己而战,也要为中国球迷而战,这样的压力眼下还没有其他中国球员可以帮他分担。

    “尽快培养出新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丁俊晖身上的压力。”王立伟说,“这也是中国台球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台球不能只有一个丁俊晖。”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照片:3月27日,中国选手丁俊晖在2008年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以4∶5惜败于英格兰选手肖恩·墨菲。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