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北省委探索服务“80后”新模式
“青年在哪里?”
当一个省级团组织突然提出这个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时,许多团干部不免为之一愣。
从2007年“五一”黄金周过后至今,团河北省委围绕着这个命题先后进行一次大学习、三次大规模调研。团干部们走进农村、学校、社区、企业,召开各类座谈会近300场,找差距,找青年,找支点,探寻服务“80后”新模式。
河北省一位老团干说,“三找”过程既是一次重新审视工作模式的过程,更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实践。
转变作风——找差距
自2007年开始,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青年已全部离开了团组织,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90后”开始成为青年主流。如何正确引导“80后”、“90后”的青年树立主流价值观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难点。
没有任何征兆,一场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始于一次团省委机关的周例会。
在团河北省委那次工作例会上,刚刚重组不久的团省委班子提出了3个问题:“我们了解农村吗?”“了解农民吗?”“了解农村团建吗?”
此前,省一级团组织的职能更多是领导和协管基层团组织,如何服务青年谈得多做得少。全省团的工作每年都是年初层层发文布置,年终层层行文汇报,在组织机构扁平化的今天,这样的工作方式方法需要变化。
当年5月起,团河北省委全体机关干部和部分下属单位分3批深入到宽城满族自治县罗家沟村、邢台县将军墓村、抚宁县留守营镇崔铁营村等9个经济发展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地域,开展了以“走进农村,服务农民”为主题的下基层活动。每人在下基层期间要完成“六个一”:即每人撰写一份完整的工作、民情日志;结交一批有不同代表性的农村青年朋友;重点研究思考一个方面的问题;每组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进该村团的建设的工作思路;撰写一篇总结客观全面、问题分析深刻、对策建议准确的调研文章;至少帮助农民解决一项实际问题。
调研组由团省委5名书记带队,与农村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每组10天,共走访600多个农户,召集了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及青年农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52次,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形成了若干份农村青年情况调查报告。团河北省委书记王晓栋说,团干部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生民情的再教育,加深了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共青团工作在基层农村不是没有作为,只要能找到好的抓手,就一定大有可为。
此次下基层调研的另一个收获是,每个小组和所在村的团支部结成“一带一”对子,并作为团河北省委机关干部长期联系点,定期联系,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问题。
随后不久,在县(市、区)以上团干部中掀起了一场学习的头脑风暴。
2007年7月23日至28日,河北省300多名团干部齐聚中央团校,在5天时间内,举行了8场讲座、14场座谈会,召开了两个部门工作会。
这个培训班汇集了省市县三级团干部。团省委班子5名书记、副书记,11个市的团委书记、组织部长,172个县(市、区)团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32家省属大型企业团委书记,省内58所高校团委书记悉数到会。
培训班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培训时间安排精确到分,且每晚都有讲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大培训的关键词。王晓栋说,从团省委机关干部下基层到这次全省团干部培训班,就是向基层团组织传达一个信号,找差距,抓作风,团省委带头。
第一轮调研——找青年
2007年10月中旬到11月底,团河北省委权益部干事闫亮在基层整整“泡”了一个月。团河北省委机关分了4个调研小组分赴邢台、廊坊、唐山和张家口,在社区、企业、高校、农村中进行密集调研。
没有先入为主,不带任何框框,调研小组的任务就是“听”和“看”,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他们没有和当地干部打招呼,直接跑到企业、学校,和青年面对面。
青年在哪里?基层团建现状如何?问题一个个冒出来。
新形势下的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团的工作开展以及青年自身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青年自组织”,这一不算老的名词引起河北团干部的高度关注。这些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过的青年自发组织的生命力,让团干部们震惊,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自组织参与到公共管理和生活中,并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越野E族石家庄中队曾策划了“2008石门杯T3越野邀请赛”,并在网上发出邀请帖,引来全国数千名车友跟帖。2007年12月31日,来自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东及河北的近千名车友参加了活动,比赛车辆多达400台。整个活动没有相关部门介入,都是由越野E组成员自己组织和执行。活动后,越野E族成员把现场垃圾全部清理带走,并现场发起募捐活动,向当地希望小学捐赠3000多元现金和400多件衣服。
在邢台市举办的青年自组织座谈会上,一名汽车之友每次野炊活动的成本只有143元。调研组的一个结论是,青年自组织的低成本、大产出的模式值得团组织学习。
据调研组调查统计,河北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省级社团组织有736个,青年组织9家,覆盖青年个体2797人,团体200个。而通过网络联系并在现实社会组织活动的青年自组织在全省有近2000家,覆盖青年15万至20万人,约占全省青年总数的1.5%至2%。
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自组织里的青年有共同情趣爱好,关系更紧密。如何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格局,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联、学联等团属社团为外围,以青年自组织为延伸”的青年组织体系,成为今后河北共青团组织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轮调研——找支点
《士兵突击》、《奋斗》等励志青春电视剧的热播现象,让河北团干部们看到,“80后”并不缺乏积极的理想和奋斗的激情。团组织的责任是看到、挖掘并使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找到引导“80后”的新支点。
历时两个多月的大调研汇总了各种问题,涵盖了新形势下共青团面临的所有课题。团河北省委先后召开了两次机关中层干部的调研专题座谈会,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归纳了11类74个问题,确定了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2007年12月中旬开始,团河北省委启动了第二轮大调研。这次是带着问题下去,所有问题分解到各机关部室,所有问题几乎都有针对性。
团干部们发现,“80后”青年在思想、分布和需求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影响,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除了农村少数的青年不用或少用网络外,青年在网络上结交朋友已成为时尚。
“工作在青年中”一直是河北团组织的一个工作态度。早在两年前,河北省市县共青团组织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每年的团省委全会等重大活动,皆通过网络直播覆盖到各分会场。现在团省委机关又多出一个新要求——工作在网络上,通过网络和青年、青年自组织等社团组织建立联系,互通有无。
不同的问题,支点各不相同。
“我们并不缺乏责任与爱心,但我们缺乏的是爱心‘落地’的渠道。”长期以来,402爱心社社长“老鹰”想解决这一问题。今年1月,团省委下属的《河北青年报》与402爱心社发起了两次给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暖手行动”。一个电话过去,“越野E族”石家庄中队等多个青年自组织参加进来。活动当天,上百名青年开着私家车赶来。
有了释放爱心的平台,青年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团河北省委书记王晓栋说,工作创新,有时简单到多打一个电话。青年的需求是动态的,答案也是动态的。学习和调研,应该成为团组织探寻服务“80后”新模式的常态。本报北京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