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雄鹰 在世界屋脊翱翔
一位藏族青年,自从选择了雪域军营,在“世界屋脊”创造了一连串的光环: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两次,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这位带着夺目光环的人,就是成都军区某部副营长江勇西绕。
“如果我是一只雄鹰,党组织的关心培养就是托举我高飞的翅膀”
江勇西绕至今清晰地记得17年前的那一幕:一辆客车跳跃般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车上坐着45名考入湖北沙市第六中学藏族班的学生,来自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嘎通村年仅13岁的江勇西绕就在其中。他在本地免费读完小学后,被地方党委送到沙市西藏班读中学。
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学校为这些藏区孩子安排了专门的藏族生活老师,还同时实行藏语、汉语和英语“三语”教学。
1995年9月,江勇西绕走进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高中。高二时,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张震上将先后专程到学校来看望大家。江勇西绕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向刘华清敬献了哈达。刘华清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便长大后有更过硬的本领回报祖国。”
那晚,江勇西绕在日记本上写道:作为一名农奴的后代,我能够到军队创办的藏族中学免费读书并受到军委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我一生的荣耀,是党给了我这一切。我一定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党和人民服务。
爱党报国,成为江勇西绕不变的信念。
1998年9月,江勇西绕考入昆明陆军学院大专班。毕业时,学校领导召见江勇西绕,给了他两个选择:留校,或到某单位机关任职。
然而谁也没想到,江勇西绕竟然选择了第三条路:回西藏。“好不容易走出西藏,现在又要回去,大好的机会不珍惜,脑袋是不是缺氧?”一时间,江勇西绕成为议论的中心。
江勇西绕不为所动:“四季鸟语花香的春城让人流连忘返,但西藏落后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有人去开拓;西藏3000多公里的祖国边防线,需要有人去坚守;西藏的同胞脱贫致富,需要有人去帮助。我是党培养的藏族人民的儿子,去西藏更能发挥我的作用。”
在毕业前的短短两个月内,他连续向组织递交了4份进藏申请书。他写道:“我要到西藏去。我唯一能给祖国做的事,就是为她去战斗。”
他如愿了,被分到成都军区西藏某旅。
“为祖国而战,是我人生的最高选择”
这是江勇西绕分到部队后的第一次远征。
2002年,成都军区决定在全区范围选拔骨干,代表中国军队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经过层层淘汰选拔,有17人脱颖而出;当年12月20日,他们齐聚海口参加出国前的最后一次选拔集训,其中就有江勇西绕。
这是一场冷酷无情的全程淘汰赛,最终只有9人能走向国际赛场。在魔鬼般的训练中,江勇西绕的裆部烂了,脚丫烂了,有的地方可以看见暗红的血肉,疲劳和痛苦慢慢消磨着他的体力和意志,但他挺了过来。然而,平时并不经意的两件事,最终竟成了他能否走上国际赛场的两大难关。
第一关:连狗熊都不怕的他,怕蛇。此次比赛地点是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那里有很多蛇。此关必过。
第二关:他生长在雪域高原,天生不会游泳。而游泳是此次集训的必训内容。领队给他下了死命令:“一周之内还不会游泳,打背包走人。”
江勇西绕很着急,他思考着如何才能跨过横在自己面前的这两道坎儿。
一天,队友在草丛里捉了一条无毒蛇,江勇西绕一看,顿觉毛骨悚然,撒腿就跑。这下,队友们可高兴了,拿着蛇追着他玩。
闻声赶来的教员弄明原委后,哈哈大笑。他喝住江勇西绕:“不就一条蛇嘛,你摸摸。”江勇西绕只得壮起胆子,闭紧双眼,颤巍巍地把手伸向蛇。他只感到蛇身体冰凉,并无其他反应,才慢慢睁开眼睛。教员又让江勇西绕试着把蛇拿到手上,江勇西绕对蛇的恐惧也随着与蛇的亲密接触而渐渐消失了。
“斗蛇”的经历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为尽快学会游泳,他找来一个小方凳放在腹部下面,把自己庞大的身体支撑起来,练平衡,练手脚游泳动作。3天后,他终于能靠小方凳支撑着随意舒展自己的“泳姿”了,但小方凳也在他的腹部留下了深深的紫色印迹。
掌握游泳要领后,他要求下海试试。初次下水,还没把在陆地上学会的“泳姿”展开,他就像块石头一样往海里沉,苦涩腥咸的海水夹杂着泥沙涌入他的眼睛和口鼻,他惊慌失措,四肢乱蹬。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后,他终于找到游泳的感觉。一周后,游泳技能考核正式开始。冲锋舟把他和队友扔到距离海岸400米的海中,他们得自己游回岸边。
对于刚刚学会游泳的江勇西绕来说,这真是一次极限挑战。他刚游出50米双腿就开始下沉,连呛了几口海水,手脚也慌乱起来。这时,跟在后面的橡皮船上发出刺耳的喊话:“江勇(部队官兵的习惯叫法),不行就上船来。江勇,不行就上船来……”
“死也要死到终点!”江勇西绕心里在不断地念叨,同时全力稳住自己的身体,很快,双腿又升了起来。游到岸边,他一下子瘫在沙滩上。
只有战胜自己,才有资格谈“为祖国而战”。江勇西绕终于闯过“第二关”,也闯进了更加严酷的国际侦察兵比武场。
“爱尔纳·突击”的含义:远程渗透侦察作战。比武场设在爱沙尼亚东北部的原始森林。参赛队员要在负重40公斤、毫无补给的情况下,摆脱千余名假设敌的围追堵截,5天4夜奔袭200多公里,完成18个课目的比赛。
作为中国队二队队长的江勇西绕感到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此次比赛适逢举办该赛事活动的十周年纪念,有28个国家的38支分队参赛,竞赛的难度和强度远远大于往届。中国队在前几届成绩显著,许多参赛队此时提出了“阻击中国队”的口号。
2003年8月5日,激烈的比拼在一望无际的“魔林”中展开。5天4夜,江勇西绕和队友们把中国军人的“斗智斗勇”演绎得淋漓尽致,取得外军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江勇西绕也因此成为藏族干部走上国际军事赛场第一人。5天4夜,他和队友仅休息了6个小时。
赛后,一名外国军人问江勇西绕:“你们为什么这样拼命?”江勇西绕回答:“在我们中国军人的眼里,祖国的需要比生命更重要!”
爱党报国仅有忠诚和勇敢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新时代军人的文化素养
在西藏军区组织的一次军事理论培训班上,一名教员问江勇西绕:“什么是联合训练?”江勇西绕回答:“联合训练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各训练单元‘链合’起来的训练。”此答案引来一片哄笑。课后,江勇西绕立即翻阅军事资料,发现“链合”训练只属于联合训练的一部分。
江勇西绕猛然意识到,爱党报国仅有忠诚和勇敢远远不够,必须储备足够的知识能量,具备新时代军人的文化素养。培训期间,一有空,他就钻进图书室认真研读军事理论文章。培训结束时,教员同样采取提问方式抽检学员学习情况。江勇西绕说古论今,洋为中用,从平原作战到山地攻防,从群体火力配置到单兵生理指数,回答得有条不紊,令在座的百余将校军官刮目相看。
2004年年初,从国际赛场载誉归来的江勇西绕奉命调到刚成立不久的驻拉萨某部队,组织首期代号为“雪豹”的骨干集训班。
第一次组织“雪豹”集训,江勇西绕就遇上了麻烦。新兵任正雄第一次实弹射击时,弹壳跳进了衣领。以后只要组织实弹射击,他就想开溜。
江勇西绕决定用“隐真示假”装弹法帮助他。他拿了两支枪,递给任正雄一支。端枪,上膛,任正雄呼吸加快,瞄准的手不断颤抖,扣动扳机——只听见一声轻响,原来是空枪!这下,他开始放心大胆地上膛、瞄准、射击。
“啪!”一声脆响,靶心10环的位置出现一个新弹孔。
“这是我打的!”
任正雄激动得对江勇西绕喊起来。半晌,他才回过神来:“连长,你给我换枪了?”
一年后,即使在颠簸的汽车上,任正雄的射击命中率也在90%以上。
那年8月,担任“雪豹突击队”队长的江勇西绕率部队赴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腹地训练。他发现一个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直接关乎胜败的问题:战士们在高海拔地区奔跑后,严重缺氧导致手腿颤抖影响射击精度。
未来战争不可能背着氧气袋。特殊的部队必须锤炼出官兵特别的素质。有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江勇西绕调阅资料,反复试验,决定采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捡米粒的方式来培养战士在高强度、高难度训练后的心理素质。他让战士们先剧烈运动,然后立即蹲下,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捡的米粒最多。
同时,江勇西绕将战士们带到野外射击场,命令几名战士同时压住一名战士,让他顽强挣扎,直到这名战士累得喘息不止后,立即让他起身举枪射击。他摸索出的“顽强挣扎后立即举枪射击”这一训练路子,保证了官兵在执行任务中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快准狠”地处置突发情况,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处突”能力。
次年6月,他再次将部队拉到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训练,“雪豹突击队”队员个个都成了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近4年来,江勇西绕改进射击、战术、体能等训练方式20余项,探索出“多专业集成编组训练”、“侦察兵野外生存训练”等10余种训练方法,创造了50余项高原侦察兵训练纪录,一套适合高原侦察部队快速生成实战能力的科学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江勇西绕这只藏族雄鹰越飞越高了!
照片:江勇西绕(右一)与战士谈心。张立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