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
民调提问:“在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各种措施中,你觉得哪些需要优先落实?”

“提高工资”是当下民众最大期待

72.9%的人肯定此项,其次是“严格监管各种保险和福利政策的落实”(50.2%),“缩短工时”(33.2%)排名靠后,80.9%的公众赞成6小时工作制,但32.6%的人不知何时能实施
本报记者 董伟 实习生 王培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31    [打印] [关闭]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表示,我国从1960年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至今已历时48年,现在有必要在劳动法的框架下,建立起按劳动种类分类、按劳动内容分层、按劳动需要分时段的全国统一的6小时工作制。

    此建议在网上刚一出现,即呈现出明显的意见分歧。本报社调中心和新浪网的联合调查显示,在9210位受访者中,80.9%的人赞成姒健敏的主意,但是认为这一建议不可能实行的人也占了一半(43.0%)。

    与其他国家相比,姒健敏的6小时工作制可以说走在了多数国家的前面。他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使得生活节奏加快,目前的8小时工作制影响劳动的时效性和劳动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扎堆”上下班,城市交通的压力大增。6小时工作制有诸多好处:保护劳动者、提高生活品质、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等等。

    他引用的数据表明,在我国,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70%左右。缩短工时,在不增加人员的条件下,劳动效益将增加25%。这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更加明显。

    在广大劳动者发出拥护“缩短工时”的建议的同时,也有一些人称这个建议“很傻、很天真”。他们的理由是,从现在的社会状态和劳资双方的势力来看,连8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加班补偿这些基本制度都没有得到真正执行,6小时工作制根本就是空谈。

    这一建议刚出现在媒体上,就有人指出,该建议的最终受益者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里面的“坐办公室”的人。事实上,现在的各种社会保险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在这些单位贯彻得最到位。难怪网友们普遍认同,能享受到完善的加班福利、带薪休假的,目前只有这个群体。

    调查数据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当问到哪个群体经常超时工作时,私企普通员工被列在第一位(73.8%),列在第二位的是农民工(60.6%),第三位是记者和媒体工作者(51.4%)。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在超时工作的排序中,分别列在倒数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有调查参与者留言说——

    “7亿农民会成为受益者吗?当然不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农民必须遵守的工时。”

    “2亿农民工会成为受益者吗?也不太可能。农民工是中国目前工作时间最长的群体之一,通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少有人拿到‘两倍加班费’;他们工作的多数企业中,机器一停就意味着产量降低和利润减少,相应的工资也就减少了。”

    在本次调查中,6小时工作制虽然争取到了八成以上的赞成票,但是有43%的人认为“不可能实现”。同时,在另一个调查题目中,32.6%的公众表示“无法预测”这一制度的实施时间,40.7%的人认为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才有可能实行,只有18.4%的人觉得现在就是实行的良机。

    “姒健敏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他显然没有弄清楚中国人超时工作的真正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普通人改善生活的愿望也很迫切。多数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宁愿放弃休闲时间。”一位受访者称。

    调查显示,劳动者超时工作,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工作量太大,做不完”(65.46%);

    “工作性质决定必须每天加班,如餐饮业”(55.13%);

    “临时附加的工作比较多,只能加班”(54%);

    “工作效率低,没有做完应做的工作”(23.46%);

    “想挣加班费”(12.95%)。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只有十分之一强的人承认超时工作是为了挣加班费,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劳动者希望提高收入的迫切心情。

    另一组数据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更直接。在“以下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各种措施中,你觉得哪些需优先落实”一题中,72.9%的人选择“提高工资”为第一优先,其次50.2%的人选择“严格监管各种保险和福利政策的落实”,还有46.8%的人认为应该优先“保证加班能领到2~3倍的加班工资”。“缩短工时”(33.2%)仅排在倒数第二位,比“错峰出行,缓解交通压力”(13%)略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