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日
星期

让香港青少年认知“改革开放三十年”

——香港前“礼部尚书”何志平一席谈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李倩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1    [打印] [关闭]
    何志平的身份有多重:在医院他是知名眼科医生,在校园他是客座教授,在娱乐圈他是息影女星胡慧中的丈夫……2002年,何志平出任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在这个被他称为与古代礼部职能相近的部门做了五年香港的“礼部尚书”。

    今年2月,何志平的新书《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何志平五年的雪泥鸿爪》在香港和内地同时出版。全书分“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文化香港’”、“创意经济的思考”和“民胞物与”等四部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看香港的文化政策与传承,为我们了解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何志平看来,中国的公民教育,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文化教育,就是爱护自己的乡土、自己的语文、饮食风俗、文物古迹,尊敬自己的父母,尊敬我们的领袖,爱护我们的圣贤文章与典籍制度。

    何志平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上我提交了有关香港国民教育的提案。香港青少年怎样来重新认识我们国家以和谐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这非常重要。我在职的时候推行了香港各电视台固定播放国歌、恢复‘抢包山’、‘龙舟国际比赛’等地方传统习俗等政策。

    “我发现,香港许多学校都曾组织学生前往内地旅行,反响很令人鼓舞。我亲眼见到学生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识,并且因这一经历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根据2007年8月的资助计划,国家教育工作组已经批准大约170个青年研习旅行项目,1.5万青年人将从中受益。年轻人亲身去感受我们的祖国是非常重要的。”

    何志平认为,“要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还必须让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了解香港和内地的关系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随着国家继续迈向繁荣,香港的繁荣有赖于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港人要进一步了解内地的经济、金融,才能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并从中受益。

    “但是交流是不足的,香港青少年在学校里面的教育更重要。因为中国历史这一课在香港的教育课程里没有它独特的位置,已经融入世界史里面,中国文化也没有一个专课,只是变成一个选修课。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提议未来四年,我们要加深香港青少年对国家发展的认识。

    “因为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让香港的青少年认识什么是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什么才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对他们会非常有启发性;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我们也见证了这60年来得不易;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展现了我们国家面对世界如何走上现代化的新台阶,更重要的是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是我们的革命先贤在中华大地上掀起的第一场革命。

    “我们只有在交流的时候增强文化认知、历史背景、民主精神、爱国情操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这些交流活动有价值,否则交流活动就会流于表面化,成为短暂的记忆。”

    在书中,何志平多次强调说,文化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他告诉记者说,“许多民意调查显示,近年香港市民都十分关注国情,唱国歌、讲国语、识简体字、认同中国人身份的港人已上升至65%左右。政权的回归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人心的回归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人心回归说到底,主要是文化回归,就是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了这一回归,才能达到邓小平所要求的‘尊重自己的民族’,以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为荣。港澳台各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士一般都是爱国者,甚至以李约瑟为代表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非常热爱中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香港是亚洲最古老的现代都市。回归至今,香港进步的最大动力、创新的最大力量仍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就是“一国两制”的文化力量。香港的文化发展,在于继往开来。继往,就是超越英治时期殖民统治的局限,要完成整体的、综合的、深度的现代化,就要有广阔和深远的世界视野,其中包括建立文化价值体系。开来,就是扩大区域联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根源,谋求与珠江三角洲融合,完成香港文化的回归。对于香港的一切文化传统,要保存,要整理,要论述,要开拓,要使香港的文化走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前列。在回归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香港的文化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