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讲座 别再和观众捉迷藏
打开网友elvita制作的周末活动推荐我们会发现,目前京城的各大会展机构、高校、书店和非功利目的的私人社团都纷纷在举行各种形式的免费讲座,而主题则从国学、鉴宝等主流话题到摇滚音乐、先锋绘画等小众艺术,覆盖面非常广泛。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津街讲座,到80年代的中山音乐堂打开音乐之门系列音乐会,新中国的公益性免费讲座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无论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都曾经是那些课堂里亮眼睛的少年。
会展讲座 一切都是为展览
据首博社教部的李老师介绍,首都博物馆在2005年新馆投入使用后便开始举办免费讲座。由于首博的馆藏多是北京本地的文物,所以首博免费讲座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北京史、北京民俗展开。博物馆有临时展览时,主办单位也会同时推出相应的讲座。李老师说,免费讲座的上座率根据题目的不同有较大的波动,例如前一阵火爆京城的大英博物馆250年藏品展,由于有多家媒体渲染,相关的讲座也令听众热情高涨。而一些有关北京史、民俗史的学术性讲座,上座率都在一半左右。最近京城出现收藏热,首博举办的几次鉴宝讲座也场场爆满。
同首都博物馆相比,中华世纪坛的免费讲座开办得更早些,如今在京城已经小有名气。参与者也包括更多阶层的群众。在各大会展机构举办的讲座,基本上都是同自己的相应展出挂钩,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让群众更有兴趣走进博物馆。这些讲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更使听众能够更系统、深刻地理解该会展机构正在展出的展品,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高校讲座 想说爱你不容易
据了解,各大会展机构举办讲座所请的讲师,除了一些博物馆界的专家外,绝大多数是高校的著名学者和教授。而高校本身,更是举办高水平免费讲座最频繁的地方。高校讲座有别于会展讲座,它学术性强,含金量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文化艺术爱好者的首选。然而这些高校讲座却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亲和力。
据了解,现今在各大高校内举办的讲座多是由院系学生会负责,只对本校甚至本系的学生开放,有的讲座更是用“邀请”等方式提高参与者的门槛,广大群众或者非专业的爱好者只能望洋兴叹。山东大学的方老师说,目前,高校讲座和社会群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沟通空白。一方面,高校对自己的讲座仅仅定位在本校或有限的外校学生身上,造成一些讲座台下学生寥寥无几,有时举办讲座的院系甚至需要从自己系里“抓”学生来撑场面;而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希望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却苦于没有渠道,或者吃了“闭门羹”。为解决这个问题,山东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山东大学的新杏坛,原先只是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举办的一个面向本系学生的学术论坛,然而,它先是在全校范围内“讲”出了名气,然后又广泛地接纳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学爱好者。目前新杏坛已成为山东电视台号称“山东的百家讲坛”的一档颇具影响力的电视栏目了。
广大听众 借我一双慧眼吧
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说,年轻时没有机会了解艺术,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她也希望能去听听这些免费讲座,提高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但是她不会上网,报纸上报道这个的又很少。免费讲座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缺少宣传。广大群众想了解有关这些讲座的资讯,就必须借助网络。一般来讲,高校的讲座信息多是零散地挂在学校甚至院系的网站上,大型会展机构的讲座信息也多是网站发布或印在会展机构的门票上。群众要想全面地了解免费讲座的信息,只能一个一个地登录它们的网站进行查询。
去年年底建成的微微网(www.vividauy.com),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站的形式综合发布这种文艺活动信息,以方便网友们查阅。目前这种综合发布文艺信息的网站已经在北京、上海等文化活动较多的城市出现了。网友elvita从2006年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文艺活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她组建的elvita的生活便签小组是京城第一个有影响力的文艺活动信息集散小组。elvita说,北京这样的文化城市有很多文化生活,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或者说没有渠道了解,所以才想到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能更方便快捷地查阅到这方面的信息,“虽然我的生活便签小组已经有近5000人,但他们多是媒体从业者、艺术从业者、大学生、学者等等,呈现出参与者的职业、社会阶层比较集中的情况”。
然而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阶层的人群,还有更多的人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免费讲座对他们来说,还是件很遥远的事。盲人杨先生说,自己一直想学习欣赏交响乐,但是自己和外界联系几乎全靠一台收音机。那里即使偶尔有免费讲座的信息,也大都是讲座已经结束媒体进行的报道。他很希望电台、电视台能多发布一些这种免费讲座的消息,让他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