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日
星期

作家应该走出闺房和密室

本报记者 桂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1    [打印] [关闭]
    “在我看来,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作家没有一个人能写好‘风景’。关注生态,回到天空、大地和旷野,是帮助作家重新发现自我的一个途径。”3月22日至3月24日于贵州省凤冈召开的“文学与生态——凤冈‘茶海之心’名作家笔会”上,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指出,当前,中国作家非但写不好真实的风景,他们的内心风景也充满焦虑、不安和恐惧,阴暗、“心狠手辣”的写作多,温暖、宽大的写作少。

    谢有顺说,当代作家写得更多的是“内心的风景”或者说“内心的风暴”,这种风景是一种焦虑不堪的混乱状态。鲁迅是描写风景的杰出代表,其笔下人物,是头顶天空、脚踏大地、内心有追问的人;而当代作家笔下,大多是闺房或密室里的个人。作家若总局限于个人的那点私事和秘史,不更多地用眼睛、耳朵和皮肤去感知生活,就无法改变这种焦虑状态。

    参与笔会的有叶兆言、阎连科、林白、王跃文、陈希我等30余位作家和学者。集体成规模关注生态与文学话题,在国内文学界尚属罕见。

    事实上,山水诗、田园诗是中国文人重要的写作传统。“可是,《诗经》里那些优美的比兴,随着完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后还会存在吗?”当代乡土代表作家刘亮程如此质疑。诗人雷平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因此,不难解释今天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过程为何让人心越来越焦虑。“我们需要一种健康的、有温度的、和大地有联系的写作。到山野里透气,亲眼看见植物如何生长,茶叶怎样冒芽是重要的。”诗人王小妮对此相当认同,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处和源头,每个人都应该去靠近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