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日
星期

士官奇才陈甲生

彭自良 严德勇 本报特约记者 钟友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2    [打印] [关闭]
    隔着一堵墙,他能分辨出50多种不同的电波声;高新装备鼓捣一次,他就能绘出原理图;对手在新装备上故意埋下3个“定时炸弹”,他只需两分钟就把故障排除……

    广州军区某部五级士官陈甲生,是个人见人夸的奇才。说他奇,有一串奇迹为证。

    对手抱怨:陈甲生像影子缠身,甩都甩不掉

    夜空下,一场信息化背景下的演练激战正酣。

    凌晨5时,蓝军舰队悄悄出现在某海域,准备向红军发起突袭。

    自恃行动隐秘的蓝军没有料到,此刻在千里之外,一位名叫陈甲生的五级士官已紧紧“咬”住了他们。

    突然,蓝军释放大功率电磁波实施干扰。顿时,红军信号忽强忽弱,报警灯不停闪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新装备将有瘫痪的危险。陈甲生从容应对:更换频段,避其锋芒,启动应急按钮,衰减电磁波。

    第一波干扰结束,蓝军以为甩掉了尾巴。谁知陈甲生调整频段,又跟踪上了。蓝军发起新一轮电磁干扰,陈甲生再次与之展开对抗。7个回合较量下来,陈甲生成功猎取到蓝军一组重要战技参数。

    事后,蓝军电磁战斗分队带着抱怨的口气说:“战场遭遇陈甲生,就像影子缠住身,甩都甩不掉!”

    类似的红蓝交锋,在陈甲生的军旅生涯中几乎天天上演。这支新型部队组建之初,陈甲生便深刻认识到:要想战场无敌手,就必须琢磨透敌手。他着手对蓝军的导弹、战机、舰艇等编配电子身份。经过多年积累,他采集上千组数据,建造了系统的蓝军电子档案。实战演练中,蓝军一有动作,陈甲生就能给它“验明正身”。他有个形象的比喻:“这玩艺儿就像手机来电显示,不管你是‘隐形’还是‘变脸’,我都能让它原形毕露!”

    猪年岁尾,南粤某地,我三军联合作战演练正在进行。星夜,经过10余小时的电磁静默之后,突然,伴随着短促的“嘎吱”声,电脑屏幕前一道鱼尾般的波纹一闪而过,瞬间消失。陈甲生突然从战位上一跃而起,兴奋地报告:“蓝军×型战斗机群,方位:××,架次:××……”

    数据参数很快传送到指挥部。几分钟后,指挥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敌情判断正确,蓝军机群已被击毁。事后,蓝军一直为自己如此隐蔽的行动竟然被捕捉感到难以置信,可当他们现场观摩到陈甲生隔着厚厚的墙壁,尚能准确判别蓝军50多种频段的细微差别时,心悦诚服地向陈甲生竖起了大拇指。演习结束,陈甲生荣立一等功。

    专家称赞他:人脑赛电脑

    这是一封特殊的邀请函:去年国庆前夕,一份来自某部的传真直接送到了陈甲生手中。令人费解的是,10多页传真纸上记录的全部是某新型装备的故障现象。原来,该新型装备落户该部后,先后出现17个故障。多方“求医”无果,他们想到了荣膺两届全军维修冠军的陈甲生。

    陈甲生踏进该部营区不到一个星期,17个故障全部排除。之后,他被推上主讲台,给该部千余名官兵上某新型装备维修技能课。

    这样的礼遇在陈甲生的军旅生涯中并不鲜见。掌握着全军顶级装备,拥有全军顶级操作和维修资格证的陈甲生被官兵们敬佩地称作“高工”。陈甲生却幽默地称,自己这个“高工”是“拆”出来的。

    前年,某新型主战装备出现重大技术故障,维修人员奋战5昼夜无功而返。正准备送厂家时,却被省亲归队的陈甲生拦住:“拆开看看再送不迟。”主战装备哪敢随便拆?铆上劲儿的陈甲生找领导立下了“军令状”。

    3天后,新装备恢复正常。

    新装备来自进口,连本说明书都没有。专家和部队领导都说“难以想象”。

    陈甲生说:“嗨,其实也没啥难的。”新装备体积庞大,拆开后,零部件堆满了整间屋子。他想了个“笨”法子:将拆下来的零部件逐一编上号码,并在相应的安装部位作上标注。接下来,他带着检测仪器,实施分段分部位“诊断”,很快找到症结所在。

    “拆装”成功激发了陈甲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装备天天上战场,战机稍纵即逝,岂容你花3天时间去抢修?他由此琢磨:全面掌握新装备的电路图和所有元器件战技参数,维修效率一定会成倍增长!

    陈甲生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系统钻研《装备维修工程理论》、《某型电子装备维修原理》等10余本专著,将手中新装备的200多幅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部队主战装备的8000多个元器件参数都背得滚瓜烂熟,并清晰地储存进大脑。

    去年7月,广州军区组织士官比武。在比武现场每个选手的操作平台上,都摆放着新装备图纸和各种故障检测工具,惟独陈甲生玩的是“空手道”。但每次故障方位和类型的判别,陈甲生都是第一个递交正确答案,反应速度几乎和现场那台用来执裁的故障测试电脑同步。颁奖典礼上,总裁判长称赞陈甲生“人脑赛电脑”。

    学员称赞:他是“教授级士官”

    未来战争不再是个体之间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陈甲生常想:即便浑身是铁,一个人能打几颗钉?作为一名“教头”,不但要自身过硬,更要带出一支硬梆梆的队伍。

    去年7月,陈甲生受领任务:和新毕业的大学生干部张松文一同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维修技能竞赛。张松文学的是雷达专业,虽有理论基础,但从未接触过某新型装备。为此,部队领导交给陈甲生一项特殊使命:既当竞赛选手,又要当好教练员。

    短短3个月,如何将一名新手培训为参加全军比武的选手?陈甲生自有妙招儿。训练第一天,他就带着张松文从摸电路、认元器件等实践课目开始,采取“案例式”教学,从一个个具体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讲起,让其在实践中既学到维修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他还将一些故障现象编成歌诀,形象化的教学让张松文的维修技能突飞猛进。不到两个月,张松文就能用耳朵判别50多种不同频率,达到“一听准”、“一摸清”。在全军装备维修竞赛中,张松文一举获得第三名。

    陈甲生所在部队是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按说,作为一个士官,很难入人“法眼”。可这里每个人都不敢小瞧陈甲生,因为,不管硕士博士,上岗前都要先到他这里过“培训关”。

    大学生干部苗继佳英语过了专业八级,刚来部队时,没怎么将陈甲生放在眼里。然而不久,陈甲生身上展现的“能量”让苗继佳备感震撼——

    新装备上的疑难,有时从书上翻不到,问陈甲生准能给出正确答案;某新型装备没有教材,没有说明书,陈甲生竟能自编教案,给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学员上理论和维修课,其中不乏校级军官。更令他吃惊的是,在部队组织的一次多媒体课件竞赛中,自恃对电脑十分精通的他竟然败给了陈甲生。从那以后,他诚心拜陈甲生为师。在陈甲生的悉心带领下,苗伟佳的新装备操作、维修本领有了质的飞跃。去年底,苗继佳荣立三等功。

    陈甲生3次面临提干机遇,但都失之交臂。他一手培养的战士如今已成了他的直接领导,但他无怨无悔。去年,陈甲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荣膺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广州、深圳等地的10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了解到他的传奇故事后,纷纷高薪聘请他到公司工作,有的甚至提出房子、车子和老婆、孩子“全给他办好”。可陈甲生却说:“在哪个山头唱哪首歌,我最爱的还是唱我的‘兵’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