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持续发展的贡献”实质是什么
范安德的确是偷换概念的老手,在他过于冗长的文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发展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对发展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就是只字不提。妄图继续用“研发能力”冒充“自主品牌”,混淆视听。他还指鹿为马,把将要在上海大众研发的一款“全新大众品牌车型”,说成是“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还说他们把上海大众列为“大众的全球研发体系的一员”,是大众对中国“持续发展的贡献”。
范安德心里清楚,合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早已纳入了“大众的全球开发体系”,已经是大众的“囊中之物”。研发出来的产品只要所挂的Logo是VW,中国人就是在为大众打工。无论怎样加强它,肥水都不会流进中国人的田里,还能吹嘘“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可谓一箭双雕,名利双获。他当然更明白,一旦合资企业搞出了“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就属于双方所有。而且品牌做好了,还可能成为大众的“竞争对手”,这岂是范安德先生所能容忍的结果?
很多人一直在为NEEZA的夭折抱屈。笔者有幸,在它公开亮相前就先睹为快,还参观了上海大众的研发中心。NEEZA设计团队明明白白告诉我:这款车“完全由上海大众独立开发,而不是大众主导、上海大众参与的概念”。特别强调该车取名“哪吒”,“非常中国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表现出合资企业对独立自主的渴望与追求,也反映出中国研发人员对大众严格控制的反叛。正是这种情绪招致了大众的恐惧与不安,因此,大众不惜造成物质和道义上的双重损失,无情地将NEEZA扼杀在襁褓之中。
扼杀了NEEZA之后,大众却布置上海大众开发一款“入门级B级车”。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重复浪费,其实大众是要传递一个信息:合资企业不仅不能搞“自主品牌”,连“自主开发”也只能在“大众开发体系”内进行。也就是说只有大众要你干的你才能干,而不能自行其是,想干啥就干啥。这就是范安德所标榜的合资企业的“自主”!
在大众看来,合资企业不仅不能搞自主品牌,连采购权也不能拥有。
去年10月,大众中国发布了“启动供应商质量能力提高计划”,表面看这是一项降成本措施,但合资企业一位重要人士告诉笔者,这项计划的本质是“上收”两家合资企业的零部件采购权。
常识告诉我们,整车制造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冲压、焊装、油漆和总装,70%左右的零配件从外部采购而来,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几年前大众先行动手,在上海和大连分别建了由它绝对控股的变速箱厂和发动机厂,独立生产“换代产品”,让两个合资企业变成了没有了“心脏”的装配厂。现在大众又将它们的零部件采购权收走了,请问,大众给两家合资企业还留下了什么?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件事的本质,我们不妨从生产链前端往下“捋”:位于最上端的产品研发,本来一直就在大众手中,合资企业即使能参与一些次要环节的开发,也是在“大众全球研发体系”内进行,开发出来的产品挂的Logo统统都是VW。关键零配件一直由大众进口,最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已经由大众绝对控股,现在连最后的外购零部件采购权也被大众收走,两家合资企业便只剩下四大工艺,这不叫大众的“海外装配厂”还能叫什么?即使这个“装配厂”,大众也还有一半的股权,合资伙伴岂不沦为了“合资伙计”?这就是大众给予中国汽车业的“持续发展的贡献”!
还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大众中国的一位副总裁,一个百分之百的大众员工,竟然以一汽名义出任一汽大众的“中方第一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进入了合资公司的决策层。这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合资公司中,可能找不到第二家。
我们知道,在合资企业中,派驻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的重要岗位,历来是股东之间争夺的重点,它不仅反映的是股东的面子,更包含着巨大的利益。一汽大众的股权比例是一汽占60%,大众占40%。按照合同规定,经管会中一汽应派驻3人,大众派驻二人。为了更大程度地控制合资公司,大众曾多次要求改变股比,由于中国政府的坚守,大众一直未能遂愿。现在大众绕过了中国政府部门的审批,把派驻比例颠倒了,达到了“不战而屈其兵”的目的。
2004年以后,大众就曾标榜它只认终端销量,但去年底却任由这位副总裁大肆向销售商压货,以获取“销售业绩”。今年年初一场意外的大雪灾,化解了他们大量压货可能造成的危机。这种一百年难撞一次的“大运”,竟然也被吹嘘成“销售业绩”,这能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职业经理人的作为吗?近几年,一汽大众推出的新车,数量之多,没有几家企业可以与之匹敌,但是尽管也支出了巨大的销售投入,却没有一个产品达到了应有的销量。
大众的这位副总裁,仗着自己的大众身份,常常把一汽集团的主管领导也不放在眼里,我行我素,大搞封官晋爵,应用亲信。数一数现在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增加了多少副总,再看看岗位职薪的混乱状况,就知道他们把一汽大众多年建立起来销售队伍折腾成什么样子!
在我们翻开了大众的底牌,指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以后,大众恼羞成怒,一面对我们造谣诬蔑,一面鼓动一汽和上汽共同“对付”我们。这个无理要求理所当然的为两大集团所拒绝,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的企业,他们的领导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中国人,能分得清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什么是企业的眼前利益。我们奉劝大众中国的负责人,要想在中国有良好发展,还是对中国友善一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