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诚实意味着吃亏”不是可怕的事
不否认当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实,但我不认为孩子认可“诚实就意味着吃亏”是一件多可怕的事。这只不过证明了孩子在信息多元化时代,较早地认知了他们长大以后早晚都要明白的现实主义原则而已,并不一定就说明他们的道德水平低下,更不必然导致长大后的道德沦丧。
没有人能够否认“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这一判断的现实实在性。即使是坚决主张道德非功利主义论的康德也不能。在其名作《论永久和平》中,康德曾经对两句相对立的格言进行过探讨:一句是政治格言,“要像蛇一样狡猾”,另一句是道德格言,“要像鸽子一样天真”。康德虽然坚持认为这两者的统一是可能的,因为政治“在原则上”必须以道德为基础,但是他也承认,“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是一种常常被实践所背叛的“理论”。既然如此,让孩子早点知道这一现实原则又有何不可呢?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教给孩子种种看似动人但在现实中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道德原则。我们可曾想到过,当孩子长大后终于发现现实与理论背道而驰时,他们对原先接受的那种理论的背叛,很可能远甚于从来就未曾接受过这一理论的人。
而且,一个认同“诚实就意味着吃亏”的人,并不必然地就会是一个不道德的人。按照康德的理论,道德是人对原则的一种自我确认和赋予,这种确认和赋予的唯一依据是这个原则“能通过你的意志而提升到普遍的自然法则的高度”,而不是对行动结果的计算。因此,认可“诚实就意味着吃亏”,并不妨碍一个人在明知诚实必然要吃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诚实待人。
这么说,当然并不意味着笔者反对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以保障诚实者不因其诚实而吃亏。只是没有必要对大多数人认可“诚实就意味着吃亏”感到惊慌;其次,社会创造条件以求保障诚实者不因其诚实而吃亏,也只能在认可“诚实就意味着吃亏”的基础上寻求补救和平衡,否则就很可能如我们迄今为止一直做的那样,误入徒唱道德高调却忽视制度补救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