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
像公仔一样享受照顾
一只名叫“蒙奇奇”的小猴公仔俘获了许多大人的心,一些白领争相购买,甚至不惜节衣缩食,只为能攒钱将这只毛茸茸圆滚滚的宠物搬回家中。更为有趣的是,出于对“蒙奇奇”的喜爱而志同道合的人们还自发组成了一个“蒙友”圈,成员多为20岁~35岁的女白领,“蒙友”们除了给家里的蒙奇奇拍照晒到论坛上外,还定时组织聚会,现场秀宝贝。
迷恋玩具和宠物,已经越来越容易被理解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压力,工作繁忙的白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于是他们希望退化到原来无忧无虑的状态,并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宠物、公仔上,照顾公仔实际就是在自我照顾,寻找情感的平衡和倾注点。
存在即合理,迷恋公仔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压力释放方式,但如果迷恋行为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则得不偿失。公仔“粉丝”们也可以试试开拓自己的人际网络,寻找更多的现实寄托,而不是放在虚拟的宠物上。
耐性正在消失?
在这个“快餐时代”,人们开始习惯了“预订”,厌倦了等待,耐性这种“好品质”似乎正在逐渐淡去。想想平时,自己最不能忍受的似乎就是等待,吃饭要快、跳槽要果断,甚至结婚或分手也要“兵贵神速”。
表面看来,浮躁心理、社会压力、生活节奏都助长了人们凡事速战速决的心情,但从内部因素来说,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才更关键。现代人太过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几乎抽不出时间来修身养性,在他们的生活格言中,永远都是“时间就是金钱”,即使没有人逼迫你,自己也会禁不住拿起鞭子抽打自己,着魔般想停也停不下。
时代在发展,社会压力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可是我们也得掌控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有个“慢”态度。所以,不妨在日常琐事上多用些心理暗示。当急脾气上来时,说句“慢慢来”,当菜迟迟不来时,安慰自己:“别人先吃又怎样?”所谓培养定力,学会坐冷板凳,也许反而能舒缓心情。
还记得妈妈织的毛衣吗?
是否还记得,小时候依偎着妈妈,看着长长的毛线在她灵巧的手中变成那一件毛衣?但又曾几何时,学会了在百货商店中挑选时髦的毛衣,把那件“温暖牌”压在了箱底。
但如今,越来越多女性利用周末时间,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学起了织毛衣,或为自己织一件独一无二的毛衣,或为男友钩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也有一些人并没有织过一件完整的毛衣,只是把编织当做休闲活动。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随意地编织一点图案,甚至有时候编织到最后依然是一堆杂乱的棒针和毛线,但也觉得很温馨。
编织着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拾童年的那种温暖回忆,还有妈妈呵护下的安全感。都市人在忙乱的生活里日渐生出一种不安定感,股票会贬值,工作会调动,爱人也可能丢失,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妈妈无私的爱永远不变,那件手织毛衣穿上身一定是暖和的。
这一刻,安全感如毛衣,不用费力去抓取,它就在你身上,于是安心了。
毕业生家长心态调查
最近一项对沪粤两地高三毕业生及家长的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更觉得“压力大”、更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稳定的职业。调查发现,有39%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难以立足,另有1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超过16%的家长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只有4%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我很怕考试,因为它意味着父母可能不给好脸色甚至责骂我。每次看到不理想的分数,我的手就会抖。”一名高三学生袒露心迹。
当孩子出生时,并不知道升学和考试会带来恐惧。但是当孩子考试失利时,面对家长显而易见的指责与忧虑,他就把这种表现内化为自己的心理。于是,当孩子拿到不及格的成绩单时,他就开始自责,这个责备的声音其实就是父母的声音,而他的恐惧,也正是父母曾经表现出的恐惧。
如何消除考试恐惧心,也许要从家长做起吧。毕竟,恐吓是产生不了好学生的,还是让孩子有个放松的心情,更容易发挥出才华。这不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