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

土耳其人民会为北京奥运会献上美好祝福

——访土耳其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参赞欧胜瑞先生
钟亦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3    [打印] [关闭]
    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正在全面展开。4月3日,奥运圣火将抵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此,土耳其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参赞欧胜瑞先生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网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期待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记者:奥运圣火4月3日将传递到伊斯坦布尔。请问参赞先生,您认为奥运圣火的传递对于土耳其和伊斯坦布尔意味着什么?

    欧胜瑞:圣火传递到土耳其,对于土耳其和伊斯坦布尔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在古代,伊斯坦布尔曾是奥斯曼等帝国的首都;古代的“丝绸之路”,中国是起点,伊斯坦布尔则是终点;它也是亚洲和通向欧洲的门户。所以说,北京奥运的圣火传递到伊斯坦布尔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土耳其来说,这是向世界介绍土耳其文化和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记者:伊斯坦布尔申办过奥运会,但迄今还没有成功。请问参赞先生,土耳其民众怎样理解奥运精神?土耳其民众对北京奥运会有什么样的期待?

    欧胜瑞:我们连续申办过4次奥运会,虽然都失败了,但是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继续申办。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与伊斯坦布尔是竞争对手,尽管我们输了,我们对于北京赢得这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还是感到很高兴。我们可能会在2020年再次申办奥运会。

    对于土耳其民众来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肯定是一件盛事,土耳其人民会为这届奥运会献上最美好的祝福。土耳其人民很期待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因为如果非常精彩的话,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已经在北京待了一年多,我相信,北京能够把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

    记者:有人说,把奥运政治化实际上是对奥运的亵渎。对此您怎么看?

    欧胜瑞:我觉得将体育盛事与政治挂在一起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奥运盛会是将世界各国人民集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友谊和友好合作的一个好机会。可能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矛盾或问题,但我觉得,最起码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暂时摒弃这些矛盾和冲突。

    可能有一些极端人物想在奥运会举办前后这个特定时段制造一些麻烦,但我想,这些麻烦不可能毁掉整个奥运盛事。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都会参加的盛会,可能暂时有些人会制造一些麻烦、制造一些恐慌,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很无能的。

    希望更多中国游客到土耳其旅游

    记者:我们看到一个数字,2007年土耳其共接待中国游客6.8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了21.2%。2008年预计会有多少中国游客到土耳其旅游?

    欧胜瑞:我要说,在接待中国游客方面,2007年的这个数字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差的业绩,但也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数字。因为从中国出境的游客每年大概有2500万人次左右,中国游客的潜力仍然很大。土耳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非常璀璨,对中国游客而言应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朋友到土耳其去旅游。

    实际上,土耳其对于欧洲游客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作为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土耳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欧洲人喜欢去土耳其度假,在那里享受整个长假。而中国游客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喜欢去看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作为古代三大帝国的发源地,土耳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在土耳其,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文化遗址,包括古代的城市遗址,它们散发着帝国的古韵风情,这些对于中国游客非常有吸引力。

    由于地理上的特殊性,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土耳其吸引人的地方。这些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土耳其的食品、工艺品、民俗以及舞蹈等。土耳其一年12个月都可以作为旅游季节。在有些地区,你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既能上山滑雪,也可下海游泳,在一个地方享受到不同的气候和文化氛围。

    北京的民俗表演非常吸引我

    记者:参赞先生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一年多,您觉得中国文化的哪一部分最吸引您?

    欧胜瑞:我对北京的感情挺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去过很多中国城市,但是北京可以算是我在中国的故乡,我很喜欢它。

    另外,我觉得北京也像我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一样,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在这里可以看到文化气息浓郁的表演,会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感到很清新。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在北京经常能看到跟土耳其非常类似的一些民俗活动。我在北京茶馆里看到了皮影戏,皮影戏其实跟我们土耳其的一种民俗表演很类似,而我在别的国家不可能看到这样的表演。土耳其跟中国有这样类似的文化渊源,我感到很高兴。再比如中国的对口相声,在土耳其也有类似的表演。我很高兴能够在异国看到与自己国家类似的文化表演。

    (如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查阅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