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4日
星期

3000公里边防线上的军人群雕

——黑龙江省军区首次颁发“北疆卫士章”
佟本正 周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4    [打印] [关闭]
    3月31日以来,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到最早迎接太阳的“东方第一哨”,从珍宝岛到绥芬河,驻守在黑龙江省3000公里边防线上的座座军营都洋溢着喜庆,黑龙江省军区分别在所属边防团队隆重举行“北疆卫士章”颁授仪式,首次为1803名戍边官兵颁授“边防奉献荣誉章”、“边防工作纪念章”。

    据悉,这是黑龙江省军区首次评授“北疆卫士章”。“北疆卫士章”由“边防奉献荣誉章”和“边防工作纪念章”两类组成。“边防奉献荣誉章”评授给为省军区部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现役官兵;“边防工作纪念章”分金质、银质、铜质,分别评授给在边防工作累计满20年、15年、10年的官兵。

    奖章闪光,它映照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那一个个平凡的边关岁月。

    那个4岁女孩的梦想

    十七八岁的花季,他们把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打算与青春捆在一起,来到了边防。边防对于他们,最初的意义不过是人生路途上的一个驿站,一个达成心愿改变命运的平台。然而,当他们从选择边防的那天起,生活的轨迹从此在这里拐了个弯。

    2003年3月10日,《解放军报》四版刊登一篇500多字的短文,文章标题是:人大代表高连启履历真简单:在一个边防连干了34年。

    高连启所在连队的驻地是个村,名三卡。从普通一兵干到上校军医,他没有离开大兴安岭半步,入伍就在连队,直到2005年年底退休,一干就是36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给了这里,他把自己的女儿也给了这里。

    1980年5月,妻子和孩子随军到了连队,一家人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可天有不测风云,4岁的二女儿被意外地确诊为肾胚瘤。因驻地在深山沟里,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早晨突发急病,夜里孩子就离开了人世。

    临死前,这个从未走出过山沟的小女孩,只有一个要求,想吃一口她认为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两毛钱一根的冰棍。高连启连夜骑车数十里,半夜里敲开了小卖店的门,当他把冰棍送到女儿的嘴边时,女儿咬了一小口冰棍,还没咽下,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次又一次破灭的军官梦

    热爱,让人获得方向和力量,同时可创造非常人生的机遇。当一个士兵把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跟“士兵”的职责和使命连接,他就有了方向和力量。比如某边防团指导员李世刚。

    1996年8月的某一天,李世刚一整天都沉醉在一种美妙的憧憬之中:他报考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他想啊想,一遍一遍地想:3年以后是少尉排长,干3年升副连,完了正连……8月19日,他怀揣着一个五彩梦来到了大连陆军学院。两个月后,校方通知他,文化复试不及格,退学。李世刚惊讶得眼珠子差点蹦出来了,这怎么可能?

    退学通知和返程的车票几乎同时塞进他的手中。李世刚退学了。

    他不死心,转过年来,他重整旗鼓再考,又因两分之差被永远挡在了军校大门外。考军校,年龄已过杠,可是心犹不死。此后,又3次与士兵提干失之交臂,军官梦一次又一次破灭。

    “把自己当做边境线上的一颗钢钉,钉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吃劲。”面对常人眼中的失意,李世刚暗暗和自己叫上了劲儿:几十双磨破的胶鞋、护膝,全身上下的累累伤痛,如同磨砺淬火的印证,使他成了边防团里响当当的“神射手”、“飞毛腿”、“武教头”。瞄准打赢革新不止,先后有11项革新成果被上级推广。当一个好兵,做一个敬业的班长,所带的战士有8人考入了军校,4人直接提干……他从小小的边境名山哨所一步步走了出去,直至达到一种极致境地——获得金质“学雷锋荣誉章”、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荣誉,并作为全军惟一一名士官代表,多次到北京领奖、介绍经验,并破格从三级士官提升为正连职指导员。

    妈妈一年内为儿子做了21件棉衣

    相对李世刚,3000公里边防线上,更多的是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官兵,每天站岗巡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他们戍守边关的生活,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与辉煌沾不上边。可他们却用最朴实的情感对待自己生活的地方,用最平凡、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他们的人生风流,无怨无悔。

    张志,黑龙江源头洛古河五连哨所的一名普通战士。一次,在扑救山火中,脸部被烧伤,这时正赶上他的母亲千里迢迢到哨所看望他,脸上正缠着绷带的小张,害怕母亲见面后伤心难过,甚至会动员他离开边防,他躲了起来。哨长替他“打埋伏”说小张外出执行任务去了。母亲住了3天后笑呵呵地走了。

    走的当天,张志躲在远处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低声抽泣:“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可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就在这年的开江前,雪下得特别大,大雪封道,哨所断粮了。张志主动请求骑马回到连队取粮取菜。在返回的路上,因马失前蹄,连人带马被大块的冰排卷入冰河。当战友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手抓着粮食袋,卡在冰排之间,冻死在冰河,献出了21岁的宝贵生命。年迈的妈妈想念他,一年内亲手为儿子做了21件棉衣。

    背了几十年的“爱国石”

    祖国的每一条江河都在我们的身上流,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连心肉。

    这是当年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站副站长孙玉国,在珍宝岛作战时写出的诗句,也是戍边官兵的行动。

    驻兴凯湖畔某边防六连辖区有一条“松阿察河”,因为河较窄,水流湍急,湖水冲击我方湖岸非常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官兵们长年背着石头去巡逻,将石头背到湖边加固堤岸。虽然战士们的手上和肩头经常磨出水泡和血泡,但背石运动常年坚持,因为他们知道,白棱河每向我方移过来一寸,60多公里宽阔的湖面也相应少了一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六连的官兵把这些石头叫作“爱国石”。

    为了强边固防这个历史使命

    边防之苦,多由防边之难而起。而自古遭遇强敌犯边,最难办的往往是信息的及时传递。从烽火狼烟快马飞鸽,有线无线电波,到今天的信息网络,战争的历史一再证明,谁能最充分地控制信息,最有效地使用信息,确保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事的主动。

    “通信基本靠吼,巡逻主要靠走,守边离不开狗,观察主要靠瞅。”一代代边防军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历史,把改变边防执勤手段落后的重任压在了当代边防军人的肩上。

    许炳卫是一个奇迹。

    1998年6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到黑龙江边防部队调研,准备与部队合作开发一个财务管理软件。一行人回到省军区,这位教授开口就是一通夸:“你们边防部队真有人才,没想到一个边防团的后勤处长,计算机水平比我的研究生还厉害!”

    教授夸的人就是某边防团财务股长许炳卫。其实,教授不知道如此厉害的许炳卫,曾经是初中毕业的志愿兵,别说开发什么软件,压根儿连软件是什么都整不明白。

    1992年5月,上级为财务股配发了第一代微机——四通打字机。看见第一台“电脑”,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许炳卫像刚走入迷宫的探险家,兴奋、好奇,却又充满恐慌,不敢碰。

    这就是听说过的电脑了。

    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没有,想找个人问问都找不着,满世界就只有一本使用手册,天书一样,压根儿看不懂。

    “学!”面对电脑世界的蛮荒神秘,许炳卫开始了他的垦荒之旅。从那以后,整个一个冬天,许炳卫的办公室里,便夜夜亮起灯光,彻夜不熄。

    北国边陲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漫长。经过一个寒冬的苦战,许炳卫不仅获得了计算级三级证书,成为团队和驻地有名的“网络尖兵”,而且还有了12项发明专利。

    许炳卫,只是众多边防军人中的一分子,他的身后,是当代边防军人这个群体。比如堪称北疆边防信息化建设“领军”人物的某边防团原团长孙会兵。

    “打赢战争需要信息化,强边固防同样需要信息化,新形势下守边强边,光靠眼睛盯、耳朵听、双脚走,已不适应沿边开放的形势,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练就飞翔的本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远见,孙会兵接受了省军区领导的重托,在自己的团队搞起了信息化试点,并成功研发出边情报知与处理系统、作战指挥与军事训练系统等“八大系统”和27个子系统。

    如今,在黑龙江省军区网络指挥控制中心,鼠标轻点,远在千里之外的3000公里边境线尽收眼底;信息化网络覆盖了省军区防区内85%的连队、哨所和班排;“电子哨兵”巡视界江,在网上就可对全辖区进行24小时无缝监控……

    出名成功的总是少数,几十年来,数以万计的戍边官兵在3000公里边防线上默默奉献着,“所以,省军区党委决定给在边防工作累计满20年、15年、10年的普通官兵颁发金质、银质、铜质奖章。”有关领导对笔者说。据介绍,在该省军区,这样的评授活动将每年举行一次。

    无言的界碑记得他们,祖国记得他们!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