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
星期

新疆:培育推动民族团结的好团干

本报记者 刘冰 实习生 王雪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7    [打印] [关闭]
    

    塔里甫·艾山老人的名字成了民族团结的代名词。

    这位维吾尔族老人生活在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库木库勒村,老人生活贫寒,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收音机,在他泥砌的院墙上有一块小黑板,几十年来他每天不间断地将收音机上听到的党的政策方针、民族团结的事迹,书写在小黑板上给老乡们看,说给老乡们听。

    老人的平凡举动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在他去世后,他播撒的民族团结种子迅速传播开来,全乡每个村、每个学校都有一块以“塔里甫·艾山”命名的小黑板,以小黑板为载体的少先队员争夺“民族精神章”的活动在学生中辐射开来……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世居,全区总人口近2000万,少数民族人口就占到60.5%。但凡来到新疆的人,都会被这里独特的民风民情所吸引,也会被这里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气氛所感染。

    民族团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深刻地阐述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团新疆区委在团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始终视为“一号工程”,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思想政治引导。

    “如何将民族团结教育做到实处,而不是仅仅浮在表面”。团新疆区委书记吐逊江·艾力说,这是团区委领导班子一直深思熟虑的问题。

    在新疆共青团组织的一场企业交流座谈会中,一位汉族农村基层团干部在会上大谈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现场一位青年反问道:“你对少数民族了解多少?你会说当地的几种少数民族语言?”

    这位汉族团干部顿时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这件事给团新疆区委领导班子提了个醒儿: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抓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制度化。要有一个标准,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团干部才是宣传、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团新疆区委党组书记有隋霞说。

    《开展共青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应运而生,在各地州、县(市区)、厅局、企业、高校和部队团委中,比团结和谐、争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在各乡镇、学校、村组、社区和连队团委中比稳定发展,争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团委;在各地学校团委中比互助友爱,争做民族团结进步联谊示范学校;要求各地州、厅局、企业、高校、部队团委4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比团结奉献,争做民族团结优秀青年干部。

    维护民族团结优秀青年干部有标准

    什么样的干部才能称其为维护民族团结优秀青年干部?这也有界定,汉族干部应做到“四个十”,即:会说10句常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会唱10首少数民族歌曲,会讲10个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知晓10个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应有“四项基本功”;讲汉语普通话流利,写汉语文章流畅,交汉族朋友广泛,译汉语文件准确。

    要求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在新疆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610万总人口中,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就占到93.1%,很多农村青年不懂汉语。

    在团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委,专、兼职团干部共有120多人,其中九成都是少数民族干部,一些少数民族干部虽然在初、高中学过汉语,但由于没有语言环境,长此以往汉语就抛在脑后了,工作时难免出现表达不清、支支吾吾的状况。

    2007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接见第二届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状元座谈会时提出“各族优秀农村青年要学好用好科学技术,要带头学习双语”。

    2007年3月,团新疆区委组织开展“万名农村青年双语学习培训”活动,目前全区已开展农村青年“双语”培训班2172个,培训人数10.2万人次,培训重点是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南疆地州农村少数民族青年。

    以巴州且末县为例,该县专门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双语学习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团且末县委。全县一场浩大的学习双语培训课程全面展开:为农村青年成立培训班、进行远程教育、根据就业需求进行专项培训;各单位推荐的后备干部成立青年骨干班,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双语水平达不到要求的成立科级干部学习班,进行为期一年、每周两天、每天8小时的全脱产学习,其余单位则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双语学习。

    而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汉族团干部,如果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工作起来难度更大。为此很多汉族团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青年打成一片。

    团和田市委书记周超上学时学的就是维语专业,她可以很流利地和少数民族同志交流,因为她说话音调好听,有时维吾尔族农村青年在听完她说话后,还要让她再说一遍,纷纷赞叹她讲话中听。然而像周超这样和少数民族交流没有障碍的基层汉族团干部还并不太多。

    团巴州且末县委副书记吐逊江说:“每个基层干部都有学习双语的必要。汉语作为我国国语应该人人都懂,少数民族不懂国语就像盲人看不到方向;汉族干部也应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他们在基层做群众工作时不可能人人配翻译,学习双语对了解基层真实动态、自身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很大促进!”

    件件“小事”践行民族团结大业

    在新疆,由团组织精心举办或联办的各种别出心裁的活动,使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

    ——选树青少年民族团结典型。团新疆区委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民委(宗教事务局)开展“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十大标兵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组织编写印制了5000套维汉“双语”民族团结宣传册,免费发放到各族青少年中,使民族团结标兵、模范集体的先进事迹成为各族青少年学习的光荣榜样和真实素材。

    ——组织“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论坛”。以“唱响‘三爱’、和谐发展”为主题,高校、社区、企业的各族青年代表通过与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十大标兵、模范集体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面对面交流,探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举行青少年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由巴哈德尔、耿秀萍等7名“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十大标兵”代表组成,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详实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描绘了各行各业民族团结楷模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万余名团员青年、干部、大中专院校学生接受了深刻教育。

    新疆各级团组织还先后开展了“永远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创业兴边疆”、“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疆内共有120多万少年儿童结成民汉互帮、城乡互助、兵地互学对子,4万多名少先队员获得民族团结“雏鹰奖章”。

    “放手,她是我妹妹”,汉族大学生王丽在遇到歹徒抢劫时,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小伙儿艾尼·居买尔一声呵斥,他后来在勇斗歹徒时被刺伤——在他眼里,没有民族区别。像艾尼·居买尔一样勇于用生命维护民族团结的青年楷模不断涌现,更多的青少年也在用一件件小事践行着民族团结的使命。

    新疆巴州尉犁县中学、小学2002年刚实行民汉合校时,少数民族教师和汉族教师还存在许多摩擦,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发生的小冲突不断。自从听说塔里甫·艾山老人的事迹后,接过塔里甫·艾山小黑板后,少先队员们从一年级开始争夺民族团结起步章、进步章,最后获取象征民族团结的最高奖章——塔里甫·艾山章,学生们对这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校园里“手拉手”的伙伴越来越多。

    团新疆巴州尉犁县少工委干部韩云在少先队员争夺民族团结章过程中看到了小学生和各族教师进行民汉互助的热情,她说,民族团结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团组织正在将这项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各族青少年心中。本报乌鲁木齐4月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