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 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
国家助学政策,并非始于今日。自共和国诞生之日起,一大批工农子弟就是依靠人民助学金制度,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建设祖国的专业人才和新生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势在必行。然而,由于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纵然拼出了全部气力,他们的劳动所得仍然难以承受子女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如何做到既要维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从1998年开始,国家尝试进行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经过10年风雨兼程,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立体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已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2007年3月,当温总理在两会上郑重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句话赢得了超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掌声体现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意志。
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
首先,这个政策与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极大的关系。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国家助学政策,能够为那些处于生命发育成长期的青年保证营养的基本需求,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就等于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变。
这项政策与青年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有人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贫困不是青年学子的自愿选择,也不是他们天生的过错,更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资助政策是一项着眼未来的政策,实行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机会和时间。
不仅如此,这项政策对青年成长的导向非常明确。目前实行的新资助政策是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困,又激励优秀学生成才,还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或接受职业教育。对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医等专业的毕业生,志愿到中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国家还实行学费返还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这样就把青年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相信,任何一项有利于青年成长、发展的政策,必然会受到青年的拥护,并产生极其巨大、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