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剧同样需要爆发力
“当我们的观众将所有的热情和崇拜全部奉献给《亮剑》、《狼毒花》、《士兵突击》中那些气质粗犷、叱咤风云的‘战将’时,难道我们不该将祁隽藻等‘古仁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重新张扬、立为偶像吗?”
在古装剧收视率一路滑坡的今天,女导演杨阳偏偏逆流而上,要用她的第一部古装剧《天地民心》为辫子戏正名。近日,40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在山西寿阳开机。该剧讲述的是清代寿阳籍的著名文人祁隽藻“四朝文臣,三代帝师”的传奇人生故事。这部戏的开拍,不但让观众对曾经执导过《牵手》、《记忆的证明》、《诺尔曼·白求恩》等热播剧的杨阳的新作充满期待,更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古装剧的新思索。
审美疲劳“坑”了古装剧
古装剧近几年来势汹汹,荧屏俨然成了“古装大卖场”,大导、大演、大编一个都不少,网络评论层出不穷,一个荧屏古装剧的盛世局面似乎正在形成。但事实上,几部被几大电视台抱以厚望的古装大戏却连遭滑铁卢,平均收视率甚至不到3%。面对大气势低收视的尴尬局面,连一些电视台的影视部负责人都承认:“古装剧对观众的吸引力确实大不如前了。”
从“收视良药”到“收视毒药”,有人说造成这种状况某种程度上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有关,但不少专家坦率地表示,更主要的是古装剧的审美疲劳加“戏说”害了自己。大家不分青红皂白一窝蜂地披件古人外衣就胡编乱造,结果不仅把自己坑了,最后也让真正优秀的古装剧受到了牵连。
杨阳说,自己一直比较排斥古装剧,因为这类戏演来演去,无非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宫廷阴谋、武侠争斗。尽管前些年中国内地的古装电视剧在投资、制作以及演员阵容上几乎做到了登峰造极、无可挑剔的程度,但“千剧一面”的现状还是让古装剧拿不出新的面貌面对观众。
放眼现在的古装剧,无非两种路数:一种是改编自名著、史书的所谓“正史”,从《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以来,史书上稍有故事的帝王已经被拍遍,对帝王歌功颂德一直是一部分观众出现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而另一种所谓“戏说”,自《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以下,打打闹闹、情节经不住推敲、粗制滥造的古装剧更让观众厌烦。
观众不买账,收视率就节节下滑。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电视台拒绝古装戏,尤其是东北、西北的古装剧市场全面冷冻。古装戏市场不错的华东地区,如上海、江苏,这两年也在走下坡路,一些原本尝过古装剧甜头的影视公司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不约而同地开始转型。
探索古装剧的新出路
“历史正剧同样需要爆发力,一定要‘闯’出特色。”《天地民心》中扮演祁隽藻初恋情人的青年演员宋佳说。这也是很多创作者至今仍对古装剧充满信心的原因。
虽然大势已去,但这并不说明古装剧就是“死期已到”束手无策了。市场需求多元化,也让古装剧有了被“宽大处理”的可能性。在古装剧收视低迷的现状下,为了扭转目前古装戏不景气的局面,让市场和观众重新接受,不少影视人开始在“原创”两个字上下工夫。《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曾感叹,现在除了拿名著改编拍摄外,国内原创电视剧基本上把正宗的文学艺术边缘化了。
从今人不常知道的中国古代文人传奇、故事中求真经,这次《天地民心》又为古装剧打开了一扇新窗。这部由王洛勇、孙海鹰、吕丽萍等众多实力派明星甘当“绿叶”的大戏,捧出的是成泰、袁弘、宋佳等影视新人。虽然在类似的大型古装剧中,这样的阵容并不算最为强大,但片方希望通过不同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吸引观众,让古装剧以清新的面孔示人。
“当我第一次手执导筒,将镜头瞄准历史的时候,我希望能为千千万万无名的文人志士立一块纪念碑。”导演杨阳说,想用“气势和意境”去表述祁隽藻这位历史人物的正气。
第一次接拍古装剧的成泰觉得,这部戏其实脱离了一般古装戏戏说、武侠或者偏重政治权谋的俗套,绝大部分都是文戏,却要调动观众的兴趣,实在不是易事。如何让祁隽藻这个历史人物在自己身上“复活”,演出他的精神和内在的气质,这比在形象上取信观众更加困难,也是他目前预想到的最大的难题。
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
《神探狄仁杰》自第一二部播出以来,就因为其悬疑、断案等元素成为观众喜欢的剧集,在强大的“狄迷”队伍支持下,一个古代神探,借现代荧屏成了“偶像明星”,而百余集的故事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可就是这样一部古装剧也没能摆脱续集“狗尾续貂”的命运。
“人体孕育红蜘蛛,一集故事半集回放,唐朝人穿西服,这些剧情看着让人闹心。”第三部日前登陆央视八套,开播不久立刻引发观众热议,有人批判,有人找碴儿,有人在网上为狄仁杰总结语录。
把场景搬到边关,请来董璇、关悦等美女,在题材上加入社会热点问题,都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看点。可观众偏偏不肯买账,重压之下,制片方已经决定暂时让“狄仁杰”告一段落,“让《神探狄仁杰》系列保持一定水平,不能越拍越烂。”导演钱雁秋说。
和“狄仁杰”的落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东方电影频道的38集开年大戏《龙游天下》没有炒作,却悄悄地以最高收视率达8.3%创下了该频道开播3年来的新高;而央视八套对去年收视率的前10名进行调查时,发现古装剧竟占去了“半壁江山”。
有媒体评论说,当年把古装剧拉下马的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而如今,把古装剧又悄悄扶上马的仍是这双“看不见的手”。一窝蜂之后很快迎来了多年不遇的萧条,去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电视台拒绝播出古装戏,许多摄制组因此风声鹤唳,不敢再拍,由此,造成了荧屏古装剧大退潮后供不应求的真空。
面对再次悄悄降临的机遇,杨阳已经做好了准备。“古装剧想重新赢得观众的喝彩,就一定要契合今天观众的审美情趣,而不是老一套地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杨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