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

传统节日不都是“快乐嘉年华”

本报记者 文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8    [打印] [关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中国民众度过了首次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节。

    据北京市清明节群众扫墓工作临时指挥部统计,4月4日当天,北京75处公墓共接待扫墓群众60余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

    上海市的大中小学生开展了“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清明祭奠活动,学生们在龙华烈士陵园向先烈诵读感恩祭文。

    这个清明节还与双休日相连,人们纷纷出游踏青。很多省市区推出了赏花、踏青短途游,还有自驾车周边省市游。

    在清明(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介休绵山,举行了祭拜介子推大典。当地村民戴着柳环,放风筝、荡秋千、拔河、植树,巧手的农妇们捏出了大盘大盘的“蛇盘兔”、“子推燕”面饼,展示着古老民俗。来自北京、山西、辽宁、河南、台湾等地的几十位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国传统节日。

    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度过这个洋溢着民族文化气息的节日。专家们认为,用传统节日唤醒民族文化记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节日是一个民族老百姓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对于理想、愿望和终极价值观的集体追求。放假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在每个传统节日中都有很多民俗,这些民俗是一两千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一代一代人不断地创造、不断地积累而流传下来的,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必须有它的生存空间。如果清明节不放假,我们就没时间扫墓,这个节日就会被淡化。

    “清明等传统节日得以在国家层面上被认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全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重视,而且表明了在文化多样化语境下对中华文化传统和理念的坚守与发扬。”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家、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说。

    国家恢复了传统节日的法定地位,人人都可以在这些节日里休息,接下来的问题是,“面对这中断了几十年的传统节日,我们究竟该如何过呢?”北京一位年轻的白领在她的MSN签名上向朋友们发问。

    本报社会调查中心正在进行一项名为“2008年4月4日是清明节第一个法定假期,您用什么方式过节?”的调查。截至4月7日下午,共有1931人参与调查。调查显示:38.37%的人选择扫墓祭祖,28.28%的人选择普通周末,20.61%的人选择闭门不出,剩下的人选择走亲访友和短期旅游。

    “传统节日放假,有助于民众更加珍视传统节日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它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变节日为普通的公共假日。”文化评论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说,我们应当避免节日沦为假日,也就是沦为空洞的形式。

    朱大可认为,节日的本质是一种仪式,比如清明祭拜,需要沿用一种历史传统仪式。但这种仪式应当符合人的基本理性和普遍价值观,既要摒除其中的那些封建糟粕如磕头,因为这只能培养奴才人格,又要防止过度的奢靡消费之风,比如大规模烧化纸质冥器等,因为这只能把人引向拜金教的陷阱。

    “节假日可以做技术性的调整,但是节日民俗文化传统如何从濒危消亡中苏醒激活,是当下学术界的一个难点课题。”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他建议,国家在依法推行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要尽快立法保护所有重大民俗节日的文化主权。他还建议,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全国建立一定数量的“传统民间节日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对于具有当地浓郁节日特色的文化遗产作整体保护,把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多样性在这些地区示范性地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逐渐向国外传播出去,在国际上供全人类共享。

    “此外,所有关于民俗节日的口头或非物质遗产的文化多样性资讯,不仅应当进入媒体的传播系统,而且还应当纳入大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让青少年从小知道介子推和屈原的故事。”乌丙安说。

    在具体节日设计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的建议是“旧瓶装新酒”,既保持以前的传统,又要有新的时代特色。“比如说拜年,以前过春节是磕头、下跪,后来发展到用鞠躬、用手作揖表示祝贺,再后来开始用贺年卡、明信片拜年,现在是风行手机短信拜年,还扩大了拜年的范围。”

    在清明节的构想上,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扫墓、祭祖,寄托祭祀者对逝去亲人的亲情、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而且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祭奠的对象还扩展到革命先烈,借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比如,清明节前夕,10余位“博联社”网友发出倡议的“清明节,我们启程”去看望先烈。此外,现在,已有部分地区把纪念对象扩展到“乡先贤”,这些本地的英杰不仅有革命先烈,而且包括民族英雄和其他杰出的历史人物。青少年纪念“先人、先烈、先贤”是生动具体的民族精神教育。

    端午节和中秋节也不光是吃粽子、吃月饼。端午节可以举办各种层次、各个地区的龙舟比赛,推动民间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激发节日热情。还可以为纪念屈原而设立诗歌节,推动诗歌的创作和吟诵。

    乌丙安说,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节日,和现代文明生活紧密地衔接起来,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增强民族的自觉认同意识。比如,七夕节作为海内外华人共享的传统节日,完全可以把青年恋人在子夜时分“偷听私语”、“接织女泪”、过“香桥会”等习俗恢复和发展起来,注入新时代爱情生活的元素,这样就会把传统的爱情节日引导到现代生活中来,为现代人所喜爱。

    在冯骥才看来,节日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尊重其基本的文化核心价值。“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欢乐中国节’或是‘快乐嘉年华’,否则,节日就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