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

北京 茶馆成了“话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1    [打印] [关闭]
    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健谈以及关心时政了。因此,在早年间,茶馆便成为他们发挥口才的好地方。至于喝茶这一行为本身,反而是次要的。这便使精于茶艺的南方人十分鄙夷。确实,老北京的茶馆,远离神圣的茶道。但这恰好证明了北京人喝茶的目的:人来客往的茶馆是个大舞台,泡茶馆是为了看戏、听戏、侃大山……

    现在,各种形式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扎了根,真正有老北京特色的茶馆正在被慢慢淹没。老舍先生喜欢去茶馆,因为在这里聚集着他感兴趣的素材和鲜活的北京人;如今去茶馆的人,更多是为了谈事或者聊天。茶馆不过是一种“话吧”的形式。放眼北京的大街小巷便不难发现,京城的茶馆多是聚集在商业区或是办公楼附近,而居民区却是很少能够见到茶馆踪迹。

    两年前,曾深造学习茶艺的云南人龙盈杉在北京开了自己的茶馆。在她的茶馆里,不仅可以品尝各种茶,还可以欣赏精湛的茶艺表演。然而,来喝茶的人,却没有她想象的那般懂茶,他们对于茶文化多是一知半解,“北京文化与茶文化是不成正比的。”龙盈杉说,在北京,去茶馆似乎并没有很多的文化内涵,有人是为了办事,有人是为了找个休息的地方。而对于一些南方城市来说,喝茶等于生活。去年夏天,龙盈杉也像其他的茶馆一样,在自己的店里隔出一小块区域,摆上些礼品茶具和茶叶,“北京人好面子,有人自己不喝,却喜欢送礼,所以销售礼品也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当然,京城快节奏的生活及价格不菲的茶钱也是导致北京人无法像成都人一样整天“泡”在茶馆里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现从事国际贸易的朱文是老舍茶馆的常客。每当有国外或是外地的朋友来北京时,他便会带他们来这里体验一下老北京的茶馆。特色的京味儿糕点、各种精湛的技艺表演,让朱文感觉带他们来这里很有面子。当然,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一杯的香茶,让许多百姓望而却步。所以来这里消费的,大多是三四十岁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而且是怀着一定的目的性的,”真正为了享受老北京文化来这里的人是少之又少。(张雅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