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健康体魄是不够的
时下,空军的招飞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众多的录取条件中,心理测试结果已经成为选拔合格飞行员的重要的考核标准。
为什么要在招飞过程中设置心理测试这一环节?一名空军飞行员到底需要哪些特殊的心理素质?记者就此专访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武国城研究员。
记者:武教授,我们都知道飞行员需要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作为一名军事飞行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武国城:军事飞行员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飞行员,又是军人。从航空这个领域来讲,飞行活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共通的。
但军事飞行员的飞行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他们手中的装备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反映。另外,作为军人来讲,军人和战争直接相连,有可能要面临牺牲。所以,与民航飞行员相比,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记者:在您看来,优秀的军事飞行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武国城: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能力。比如,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有很好的记忆力来记忆大量的数据;需要很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在天上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不断地用手脚协调运动操纵飞机去完成任务。
第二就是性格。比如要具备大胆、泼辣、乐观积极、意志坚强等性格品质。第三,动机。从心里热爱军事飞行这个行业,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
记者:人们是怎样意识到心理素质对一名优秀的军事飞行员的重要性的?
武国城:这一点,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莱特兄弟研制出第一架飞机后,经过了近10年,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使用,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战后,航空工业发展迅速。
但最开始各国都注重发展装备,试图让飞机具备更优良的性能,但随后发现,飞机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和驾驶。所以,一战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机匹配的重要性。到了二战,这方面的研究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对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大量事实分析,也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飞行员的必备条件。
第一,对飞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世界范围内军事航空的飞行事故的发生原因,有79.8%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飞行员的驾驶错误引起的。
第二,就是对以往空战中飞行员战绩的计算和评估。相关统计显示,二战中,40%的飞机是由4%的尖子飞行员击落的。分析这些尖子飞行员的与众不同之处,就不难发现,他们和普通空军飞行员在外貌和身体素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其差异就在心理品质上。这些尖子飞行员能够在很危险或者很复杂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做到击毁敌人,保存自己。
第三,对军事飞行训练中所淘汰掉的学员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飞行训练过程中,被淘汰的人,其主要原因还是心理品质欠佳。
记者: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又是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招飞工作中加入了心理测试环节?
武国城:空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1979年,空军开始正式在招飞工作中加入了心理测试的相关内容,但当时还主要是以纸笔的形式来考核。后来逐步改进,发展到了现在的所谓“三个平台,一个专家组”的系统化心理筛选方法。
记者:什么是“三个平台,一个专家组”?
武国城:第一个平台的作用是检测候选人最基本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运算、感知能力等。具体就是让参选者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些固定的题目。第一个平台完成后,会有一部分人被淘汰。
第二个平台会更接近飞行本身所需要的能力。我们让学生在模拟座舱中,完成计算机模拟的驾驶任务,实际操作驾驶杆和转向舵。这个环节主要检查与飞行技能有关的素质,比如注意力的分配和手脚的协调配合等等,也会淘汰掉一部分人。
第三个平台是面试环节,又分成室外和室内两个步骤。室外面试主要是让学生完成一些身体动作,比如做不协调操,做游戏,打球或者做一些体操动作等等。室内活动主要是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家族史、成长史、个性特点、逻辑分析能力等。
整个选拔过程是“分层淘汰,综合录取”。参与整个选拔工作的专家组会按照参选人的表现综合打分,然后排出一个次序,最后根据录取标准选出综合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
记者:那么,当我们把这些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的青年选拔出来之后,在未来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如何来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并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事飞行员呢?
武国城: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挑选出相对合适的人只是军队心理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与心理选拔相比,最有生命力、起最大作用的,应该是从学员进入飞行院校开始就不间断接受的心理训练。我们现在的做法也就是在原有的军事训练的基础上,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渗透进去,做到心理训练的制度化。可以说,空军已经做到了把心理训练的原理和方法渗透到军事训练大纲之中。
记者:我们现在非常强调战斗精神,那么,战斗精神和心理素质是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培养飞行员的战斗精神?
武国城:现代的武器装备发展非常迅速,战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而当装备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会发现,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所以,各国都开始注重军队作战士气的问题。在中国,我们称之为战斗精神。从某个角度来理解,战斗精神就是一种过硬的心理素质。
要培养一个人临危不惧,应该把政治教育和心理训练疏导结合起来。人面临危险和死亡会出现恐惧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作为军队的心理学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考虑怎样把这种恐惧给一个军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哪些国家在军人心理训练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武国城:在军人的心理训练方面,世界上走在比较靠前的国家有美国、以色列、俄罗斯、法国等。
比如,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和社会精英的西点军校,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该校规定,在新生入校的训练中,长官问你问题,你的回答只能从以下四种答案中来选择:是,不,我不知道,没有理由解释。
比如在一次紧急集合中,你没站稳被别人挤倒了。长官问你为什么摔倒了。你可能很委屈,但你只能说“没有理由解释”,因为其他三种理由显然都不对。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教会你如何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委屈,并且尽量不要受它影响。
一个出现在战场上的军人,可能会遇到各种委屈和突发状况,这就需要你有良好心态来面对它。而这种心态,是从你进入军校就开始被不断训练的。只有这样,走上战场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情绪的波动而贻误战机甚至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