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
外军透视

“伊战后时代”让战争何去何从

吴晓辉 王云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1    [打印] [关闭]
    

    2003年5月伊拉克正规战事宣告结束,从那时起持续至今的“伊战后时代”,已经成为越战以来作战美军动用力量最多、僵持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重的军事行动。

    在引领潮流的美军与针锋相对反美武装长达5年相生相克的实战较量中,战争走向也在徘徊于高位低位两个极端的摇摆之中时隐时现。

    “控制战”浮出水面

    在正规战中,美军是“控制战”的高手,但这种控制更多体现为其倚仗总体实力上的优势而采取的以攻代守。“非接触作战”、“外科手术打击”、“快速决定性作战”归根结底都是这种强势军事思维的具体体现。面对“单向透明”的美军,与其作战的正规军对手大都被晾在明处,或被提前发现、点穴摧毁;或躲躲藏藏、疲于自保;或鞭长莫及、难于接敌;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更不用说与其争锋,一决高下,在海湾战争、轰炸南联盟,阿富汗战争和伊战的前期,防御对美军而言一度失去了意义。

    进入伊战后时代,美军之失恰恰就在于不避前者。美军面临的是敌我交错的全新战场态势,反美武装分子在大多数时间里从特征上与伊拉克平民并无二致,美军的“征服者”身份也使其技术优势更加容易淹没于反美武装的本土优势而大打折扣,习惯于“单向透明”和“单向攻势”的美军面对“双向模糊”、“双向攻势”甚至“反向透明”、“反向攻势”的战争环境显然不够适应,美军采取的积极攻势不但奏效甚微,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反击,等到美军有所意识亡羊补牢,加强自身防护时,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反美武装之得手在于力挺后者。他们并没有被美军进驻的庞大战争机器吓倒,反而在与美军的近距离接触中找到了反击的机会。他们充分吸取伊正规军在海湾战争“待敌于滩头”、在伊战初期“自闭于城垣”,两次消极防御“墨守不谋攻”的经验教训,以民众为掩护与美军自发展开了一场全面的阻击战、破袭战和游击战。

    面对强大的美军,处于弱势地位的反美武装力量机动灵活,零敲碎打;面对疯狂的清剿,处于守势地位的反美武装化整为零、神出鬼没,同时也对美军形成了蚂蚁咬大象的反制态势,这既让美军如哽在喉,又让其难以发力、无所适从,成为美军的心腹之患。

    伊战最终结局虽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战双方在军事手段上的控制与反制将成为决定战争天平走向的重要砝码,战争将由传统攻防走向控制与反制。

    “消耗战”已成定局

    力避消耗战,这是美军经历越战噩梦的教训,也是美军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基本原则,美军甚至还专门推出了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并在伊战之初进行了实战验证。

    但随后到来的“伊战后时代”却整整拖了5年,迫使美军先后动用了数十万部队,花费了4210亿美元巨资。虽然美军最终打散了塔利班、绞死了萨达姆,但是战争并没有就此终结,其对阿富汗的战争仍在继续,对伊拉克战争更难见终日。

    残酷的数字和无情的现实都在说明一个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的问题,美军几乎消耗了一场世界大战的力量,却没有搞定这场局部战争,伊战已经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消耗战。

    美军打的是一场高成本战争,其优势在于武器装备的先进,只是武器装备越先进,价格越昂贵,消耗和战损更是同样惊人。用造价高昂的先进战机和无人机去搜索反美武装的隐蔽处,用价格昂贵的导弹和制导炸弹定点清除反美武装的帐篷和散兵坑,已经成为美军在伊作战的家常便饭。

    在这种高成本战争理论指导下,美军要在每月月底为伊战买单的费用已从2003年的44亿美元上升为今天的125亿美元,而且随着战事的延续,这一数字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作为美军总司令,美国总统要打下去的态度非常坚决,这就意味着美军还将继续用金钱延续战争,并试图用更多的美元砸开战争的胜利之门。

    反美武装打的是一场典型的低成本战争,其优势在于不紧不慢。从作战态势上看,由于反美武装丝毫还没有准备与驻伊美军进行决战的意图,大都处于分散行动的状态,让美军难于对其一网打尽。

    从数量上看,直到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在数量上仍然呈现出越打越多的趋势。除了伊拉克本国的反美武装力量,伊境内还有为数众多的阿拉伯反美武装“志愿者”,他们有的属于萨达姆的死党余孽,有的从属于“基地”组织,还有的从属于“伊斯兰烈士”等宗教狂热组织,总数也不下千人。这些游兵散勇大都是精通游击战的老手,更加使得美军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清除干净,“猫”捉“老鼠”更加难上加难。

    “心理承受战”还将继续

    战争历来既是双方战斗人员在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上的较量,又是双方国民心理承受能力的较量,在其他因素陷入僵持时,对战争损失特别是对战争伤亡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成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赢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对于美国军方高层而言,美军阵亡人数突破4000似乎并非心理承受的最后底线,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军方对伊作战阵亡的最终底线似乎也已经通过提前准备好1万个殓尸袋进行了最为委婉的诠释。

    但对于美军士兵而言,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恐惧和不安就要远远大于4000这个阵亡数字了。据相关报道,美军的伤残人员已经超过3万人,如此一来,对一线美军官兵而言,伊战伤亡的真实影响已经超过新闻报道数字理论影响的7倍。而将3.4万人按美军编制进行换算,美军已经失去了不只1个作战师。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美军一线官兵已经失去了伊战初期为清除大规模杀伤武器而占领伊拉克的战争目标,在心理上普遍面临战争正义性疑惑的信仰危机。因此,驻伊美军现在增加的任何伤亡都比先前任何时候对其一线作战人员的死亡恐惧心理威胁要大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这种影响还会继续累积,任何新的伤亡数字累积都有可能成为驻伊一线美军官兵心理崩盘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正在美军一线作战人员谈死色变之际,反美武装的极端分子并没有停止以人体炸弹、自杀袭击的方式对驻伊美军和伊拉克亲美势力进行打击。直到今天,发生在伊拉克境内的自杀攻击数量仍不见减少。双方作战人员对待死亡态度反差之大,也足以从一个侧面解读今天美军身陷伊拉克的尴尬战局。如果说伊战后时代的战争走向对反美武装来说是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反美武装以死相拼的民族宗教信仰和战斗精神。而这一切对于美军的心理承受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