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知华”!“亲华”?
从直译的英文名“凯文·拉德”,到地道的中文名“陆克文”;从24年前有空就喜欢穿梭于北京胡同的年轻外交官“小陆”,到今日面对中国记者采访依然能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总理阁下——澳大利亚人KevinRudd一路走来的生命轨迹,清晰地彰显出他与中国的特殊关联。
毫无疑问,他是“知华”的,尤其是和大多数西方领导人相比,以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知程度,“中国通”当之无愧。当北大校长许智宏夸他汉语流利时,他懂得用中国人的方式谦虚地摆摆双手,表示“哪里哪里”;他了解“五四运动”,对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和鲁迅这些名字丝毫也不陌生;他对中国现代史的了解可能要超过很多80后的中国年轻人,正如他自己所言,“我1976年开始学中文时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当时我们使用的中文课本还充满了阶级斗争”。
4月9日,这位澳大利亚历史上第26届总理来到了他为期17天的外交出访中的最后一站——中国。因为直言其对中国的重视和对北京的钟爱,陆克文被外界视为“中国情结”浓厚,甚至还被贴上了“亲华”的标签。很多国家因此颇有微词。印尼国防部长就感觉“陆克文先生对东南亚没什么兴趣”,并认为“由于他有中国方面的专业知识,他的主要关注将会是中国,因为中国是澳大利亚资源的最大市场”。日本方面更对陆克文此次外交之旅“漏掉”日本表示不满,《朝日新闻》认为“陆克文正在将外交重点集中到美国、欧洲和中国,澳大利亚的亚洲外交正在从关注日本转向以中国为中心”。陆克文此访随行团队中的新面孔、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华裔女部长黄英贤,甚至也成为陆克文“亲华”的一个“佐证”。
在中国,陆克文的人气的确相当旺,一口流利的中文让中国人一下子就对这个金发老外产生了亲切感。北大的学子们在听他演讲时,也毫不吝惜地给出了14次非常热烈的掌声。
然而,陆克文毕竟是一个澳大利亚人,即使他中文地道,作为一名澳大利亚总理,他必然会站在澳大利亚的立场上思考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得失。这是他和中国打交道的不可改变的前提。虽然他不会如前政府那样追求与美国立场的一致,但一味地认为他“亲华”,难免有失偏颇。
在中国与西方分歧明显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他曾公开表示,让中国加入限制温室气体减排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存在着排放大国”,“我将尽我所能让中国加入其中”,“如果中国没有加入,那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将很难想象”,而这与中国官方的立场显然存在一定分歧。在对中澳两国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企业对澳投资等问题上,他也没有作出什么能够促使问题解决的进一步表态。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他的判断和立场也依然基于西方的价值观、人权观。
陆克文“知华”,是也;“亲华”,未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