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

一周声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1    [打印] [关闭]
    “也就是说北京考生考上北大的概率是河南的60倍,贵州的34倍。”

    ——就高考招生地域歧视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徐友渔教授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2004年,北大在北京地区招收380人,在河南招收72人、贵州招收32人,而河南的人口是北京的8倍,贵州人口是北京的3.36倍。

    “希望吸引内地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希望看到孩子而不是妈妈”。

    ——香港大学在杭州举办的招生说明会上,前来咨询的主角是家长,对此,港大的招生人员表示,今后要推广“共叙一堂”的招生形式,全英文讲座,全英文交流,家长插不上嘴。

    “孩子们苦得没道理没价值。”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称,目前学生这种“苦学”状态:一没有道理,因为已经超出了青少年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二没有价值,因为这种“苦学”很难造就出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

    “小孩哪一门都不能放松,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被称为“小高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尽管去年已经举行过一次,但在今年的考场外,不少家长仍然牢骚满腹,抱怨实行“小高考”后,孩子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以前进校时师兄也郑重地告诫过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但等到真正毕业时,还是肠子都悔青了。”

    ——在西南大学组织的一个题为“大学最后悔的事”的调查中,400多名参与投票的大学毕业生,接近四成的人选择了“虚度大学光阴”。大四学生任明总结出最浪费大学生时间的几件事情,包括:睡懒觉、打游戏、看连续剧、谈恋爱和参加毫无意义的社团活动。

    “我儿子每天晚上睡觉不脱鞋,他说不考上名牌大学就不脱鞋。”

    ——湖北省孝感市家长曾先生为高考前儿子的怪异行为忧心忡忡,虽然儿子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一,但仍然压力很大。心理咨询人员发现,高考前尖子生更容易紧张焦虑。

    “最好课一结束,自己就脱胎变成一个幸福的人了。”

    ——浙江大学推出了一门教学生“幸福”的课程——“幸福课”,第一次上课教室里就人满为患。选课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不幸福,所以来寻找幸福,而其中不少人还是校园“牛人”。

    “能够参加面试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能够指出老师错误的才是我们需要的。”

    ——虽然非常欣赏中国学生的聪明刻苦、基础扎实,并加大了在中国的招生力度,但不少英国名校的招生人员一致认为,质疑能力相对欠缺是中国学生的最大弱点。(李丽萍整理编辑)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