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感专栏是件危险的工作
中国是很缺乏情感教育的国家,多数人至今仍然将生殖与爱情画等号。这真是一个悲哀的事实,所以有那么多悲惨的故事。
这种情形当然不能继续下去。可是,父母不教孩子情感,或许想教也无从教起,他们自己也还是情盲;而大学至今仍然要处分牵牵手的男女学生——奇怪的是,同性学生勾肩搭背却没事——这就难怪情感白痴数量丝毫不见减少。
这个职责由媒体的情感专栏承担起来了,情感专栏与同一份报纸的其他内容相比,往往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有其合理性。
让人不安的是,许多情感专栏是有害的。要么将现实中无聊乏味琐碎的东西用书面语复述了一遍,要么装作圣人,对读者提出匪夷所思的高标准。这种无知与虚伪的味道,我们闻得恶心了,它们显然对提高情感的质量毫无帮助。
情感专栏是件危险的工作,因为它是操作性很强的文章,读者一定会用文章中的准则来检验作者。很多作者通过不了这种考试,只好拼命装,甚至不惜为自己虚构出某种理想的状态。可怜,可悲。
做一件事把自己做得更虚伪,肯定不能产生正效应。
那么,雪梅是不是一个虚伪的人?这成为这本书有没有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
参加一个活动,我们曾经一起在张家界待了几天。在山里,难免要走很多路,而且人很多,一次接一次漫长的排队,搞得大家心情烦躁,埋怨一度成为主要话题。有一次,几个男人在喊累,怜惜自己的身体之时,走在前面的雪梅,应该是忍无可忍,嘀咕了一句:“你们怎么这么娇气呀……”
这句话被我听到了。我于是喜欢上了这个人——经过正常情感教育的人应该知道,这里所谓的喜欢,是觉得这个人不错,做事情会比较靠谱儿。虽然我们很多观点是不同的。
其后,我知道了她在《中国青年报》撰写情感专栏。聊了聊这方面的话题,后来又看了她传来的书稿。这一切都佐证了,一个不娇气的人,或许才能把情感专栏写得让人放心。
情感听起来风花雪月,其实最需要坚强的神经去面对,它在知识上更新了,还得有不打折扣的执行力去把它现实化,一点一点改变我们不堪的情感贫困。
不娇气是基本的素养。
一点都不娇气的雪梅,以及见不得别人过分娇气的人,她的情感文章,至少不会鼓励你娇气。这,就走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