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8日
星期

给应试的头脑松绑成了高校第一任务

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喂饭到把厨房交给学生
唐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18    [打印] [关闭]
    安徽学生胡嵩是父母的骄傲,他高分考入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

    可在一个电子器材小卖部,他却张口结舌。售货员问他:“你懂不懂型号啊,你懂参数吗?”

    十几年来为高考准备的小胡几乎没做过实验,对采购器材更是一窍不通,以为买配件就像买电视,告诉人家多少寸就行了。“我好不容易回学校研究清楚了再来买,可售货员还要问多少瓦,真的全蒙了,买一个零件要跑几趟。”

    十几年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学习

    在高考战场上大获全胜,可在大学,尤其是工科类专业的科研实践中找不到自信的同学太多了。

    东南大学的教务处副处长熊宏齐在欧洲调研发现,那些特别优秀的中国学生虽然理论方面分数很高,但实验室成绩大多在中下等和下等程度,而国外的孩子从小在课上学缝纫、学烹调,还有土木课程,动手能力都很强。中国高校都要面对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对应的难题,大学老师不得不用很多精力给这些高智商的孩子补课。

    “应试教育和应试思维对孩子的摧残太严重了。”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仁杰感叹。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在非常机械的环境中成长,要父母把饭菜烧好营养搭配好,端到面前,放好碗筷才会吃。孩子们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你看各个高校周围都居住着不少从外地来陪读的父母们。中国的大学生体格和年龄都到了成熟期,但心智和素质还未成年,很多基本常识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玩。在学习上,在应试重压下,他们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如何学习。”

    在胡教授看来,大多数高校教育还停留在第一层境界——帮助大学本科生把饭菜配好,请他们吃套餐。

    可在相当多的高校里,使用的教材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没有一点变化,这种套餐让学生们厌食。

    要让大学生有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就要改变他们十几年来一贯的思维方式,让那些灵感和火花慢慢复苏。“高考能上一本线,说明这些孩子的智商绝对高,接下来的就是老师应该做的事了。”东南大学宣传部部长时巨涛说。

    把套餐改成自助餐 让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慢慢复苏

    “你们知道音响的喇叭是怎么接的?”束海泉教授在课堂上问了这么个问题。

    胡嵩感觉迷迷糊糊,扬声器和课本有什么关系?老师为啥不讲书上的知识点呢?

    “电视广告上说,电冰箱超静音,那是夸张。”过了两天束教授又抛出了个包袱,用电冰箱的发动机原理来证明广告的虚张声势。大家都跟着束海泉的调侃笑了起来。

    “我有一点点明白了,上课讲书里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引导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束老师人缘超好,经常用一节课的时间讲和书本没关系的东西。

    他以一个老教授老工程师的身份,郑重地讲了一课《怎样申请项目》,过了一段时间又讲《怎样申请专利》。这时候的胡嵩已经不迷糊了,听得很认真,他已经到了要做项目的阶段,这些书上没有的内容,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每个理工科的学生一进入这所大学,就感受到了来自项目和专利的压力。在各种创新大赛上,师兄师姐们的科研成果和项目总是摆满展厅,出成果是一个传统项目。有成果的学生在校园里领尽风骚,没成果的,就感觉灰头土脸。

    但校领导说,真正积极地做科研并做出有价值和实用性的项目的学生也就十分之一。大部分成果是有点创意,但对现实影响不大的。让每个学生参与科研,给他们鼓励,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尽早地萌发创新的兴趣,复苏他们的头脑。

    “我们大学老师不能满足给学生吃套餐,第二境界是自助餐。开架式自主实验,就是东西给他们做好,但学生要自己端盘子拿筷子。”胡仁杰教授的意思是把项目放在那里,给学生选择余地,在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吃点或者少吃点。

    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是激发兴趣

    虽然东南大学出了两个挑战杯的特等奖,大家都为此骄傲,但老师们认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更重要。

    在胡仁杰教授的心目中,本科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厨房交给学生——老师把设备、电路、元器件放在货架上,让学生自己去取。学生根据自己的胃口,自己到菜场买原料,然后以老师提供的试验平台和建议的思路进行研究和实验。

    这时候的胡嵩在通往电子元件小卖部的路上脚步轻快起来,他说:大一的时候都是基础课,还在延续高中的教学方式,觉得很失望。“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大学生的感觉。”

    胡嵩和他的同学们有繁重的专业课压力、还在考托考G,怎么会有时间搞科研创新?

    “兴趣。”胡嵩的同学,05级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杜源这样回答。

    杜源在大二学数字电路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我做一个生理反应测试仪怎么样?”

    这个生理反应测试仪说通俗了,就是个跳舞毯的功能。看灯亮了,你跟着做动作,通过这个仪器,看你人体的配合能力有多强。

    小杜想起束海泉老师辅导过好几个获得挑战杯特别奖的学长,他不是说“吴健雄学院309号永远向学生敞开”吗?杜源就来找束老师。

    在束老师的支持下,小杜做好了申报计划书,组织了一个小团队。经过努力,还上大二的小杜申请来了800元的经费。

    “压力很大,因为是我提议的,所以要自学的很多,功能的细节必须精确细致。”现在,小杜的创新项目还在评估阶段,等待专家的认可。

    “为什么今天的高校中因为网络成瘾挂科的多是来自县城的学生?”时巨涛老师自问自答:原因就是县中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老师控制严,学生从未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上了大学,外部约束小了,对于诱惑,他们就显得意志薄弱。那些家里有电脑从小玩电脑的同学反倒比较有自制力,倒是不容易玩物丧志。所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任何时间,我们学校都有上万学生在做课外研究”。在熊宏齐眼里,他们学校的学生毛坯特好,“要从大一开始,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把他们直接带到科学前沿去一览春色。这可能将会是他一生的至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