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

他把挫折当成人生考验

——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高炮团修理连士官向南林(下)
本报记者 李雪红 特约记者 吴溪 通讯员 杜善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2    [打印] [关闭]
    入伍9年,向南林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获得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有32本各种获奖证书,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有人说,这个小伙子太顺利了!了解向南林的人却说,向南林太不容易了!

    且把挫折当磨砺

    从入伍那天起,向南林就样样走在前列,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2001年,他被推荐到学员苗子队,复习文化准备考军校。

    正当他为实现军官梦而拼命学习时,有关领导找他谈话:南林,今年考试名额有限,你的成绩又不太靠前,就别参加了。要考可以考士官学校。

    考士官学校就意味着当不成军官了!那天,向南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连部的”,他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直到累得瘫坐在地上。

    那天,他想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学理论就要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他不想被这个挫折击倒。他迅速调整心态,后来以集团军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在士官学校,他拼命学习专业技术。2003年6月,临近毕业,根据他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校领导打算让他留校。然而,那一年正值学校精简人员,留校的愿望落空了。准备回老部队吧,那一年正值部队编制调整改革,老部队也撤编了。

    一连串的不顺利,对向南林是个考验。他拒绝了留在驻哈尔滨市区部队的建议,因为“我是学雷达指挥仪专业的,去高炮团更合适”。于是,他来到远离省城400多公里的佳木斯,一切从头开始。

    2003年7月,向南林来到新部队,当月就被师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8月参加集团军装备比武,他获得指挥仪专业修理士兵组第一名;年底,他又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二等功。

    过硬的素质,为向南林创造了一次转变“角色”的机会。2005年,士兵提干的名额分到团里,向南林作为全团第一号提干人选被推荐到上级。然而政策规定:全日制士官学校毕业的战士原则上不能提干。第二年,他再次作为一号人选,也再次以同样的原因被否定。

    采访中,好几个当时跟向南林一起的战友都跟记者感叹,这几次打击要搁在我身上,早扛不住了。可向南林“跟没事人一样,该干啥干啥,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现在向南林经过特批,已到解放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校去学习,毕业后就可以圆他的军官梦了。提起当年一次又一次失望,向南林坦言“当时心里也很难受”,可一想到自己的能力素质都是部队培养的,获得的荣誉都是组织给的,如果被挫折压倒了,对不起组织的培养。

    他在一篇感言中写道:面对挫折,我们不要沮丧,更不要哭泣,因为沮丧抚平不了伤口,而泪水也不能洗刷失败。只有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将挫折当成前进路上的考验,化成成功路上的动力,学会在挫折中奋起,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他的字典里没有大小事之分

    作为“80后”青年,向南林在接受采访时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坦率。他说,他很注意磨炼自己,“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事,越是给了我一个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给我一种经历”。比如,部队每年都要送一些装备到武汉有关工厂去维修,都需要人押运。因为装备都放在没有遮挡的平板车上,而押运人员也必须住在平板车上,日晒雨淋,特别苦,所以一般谁也不愿意去。向南林却尽量争取去,一是路上的艰苦可以磨炼自己,二是到工厂看师傅们修装备,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术。

    他说,他特别愿意展示自己。“但展示要有资本啊”,所以他“什么都想学”。

    他喜欢唱歌。听说佳木斯歌舞团团长唱得好,他就软泡硬磨要当人家的学生。人家免费教他,他上完课还不走,看别人上课,多学一点,多问一点。团长说,我教了这么多学生,向南林是最上心的。

    战友们有会吹葫芦丝、笛子、唢呐的,他找人家教;有会弹吉它的,他跟人家学。最妙的是学打鼓——战友李波会打架子鼓,向南林想学,李波告诉他学打鼓可不容易。

    果然不容易,架子鼓敲起来声音很大,加上向南林刚学,总敲不到点儿上,于是被大伙称为“噪音”,向南林也不好意思“扰民”。他于是改变方法,在自己腿上敲,找感觉、找节奏。3个多月后,向南林的架子鼓敲得把李波都震住了,可代价是他两条大腿上的青紫好久不消。战友们感叹:向南林太可怕了,谁有什么本事,他都千方百计地要学了去。

    采访中,向南林不止一次地感叹:你们记者懂得太多了,你们说的话好多我都不懂,我好羡慕你们,从你们的采访中我学到了好多东西。

    向南林说“我这个人命好”——生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有一个好家庭;到部队又遇到好战友、好领导。所以他“很想报答”:报答父母,报答战友,报答部队,报答这个“给我机会和动力的”时代。

    事实上,他一直在报答:他承担了弟弟上学的大部分费用;他每月给父母寄钱;他默默地给福利院的孩子捐款;他为战友们做的事“数不清有多少”。

    向南林跟记者说,如果胡总书记再晚10年接见我就更好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现在做得太不够了,如果再给我10年,我一定会做得更多更好些,那时再接受这样的荣誉,我觉得要无愧些。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怎样度过这段时光,100个人或许有100种回答。向南林的回答则是:每天都多学一点儿、多干一点儿,让今天比昨天有一点儿进步,让明天比今天有希望。

    不过,向南林的回答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所以,他的青春不单调,焕发出丰富的七色光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