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

陈赓大将如何在“哈军工”培养军事精英

——读《哈军工传》、《陈赓大将与哈军工》
成兴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2    [打印] [关闭]
    《陈赓大将与哈军工》纵向地描述了陈赓大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凭着他独特的地位,博大的胸襟,传奇的经历,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学养,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对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神奇驾驭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横扫一切障碍的大无畏精神,硬是将不可能化为活生生的现实。现在静静耸立在松花江边的那片入云的哈军工建筑群用无声的语言回应着历史的问询。哈军工的初创期,正是在陈赓院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独特而重要的军工基因框架。

    《哈军工传》则从横的方面,展开其半个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军工发展史。无论学院的代号、名称如何变化;无论穿军装,脱军装还是再穿军装;无论是南迁、西走、还是分分合合;无论是取消番号还是回归再生,哈军工及其衍生院校像反复涅槃再生的不死鸟——火凤凰一样,总是以军工的基因表达着其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在不断的涅槃——再生的轮回中,军工的基因不断地参与和再造着新的辉煌:441B计算机、两弹一星、银河巨型机、核潜艇、磁悬浮列车、歼十战机、长征火箭、嫦娥一号、新型主战坦克、装甲战车、“神舟”载人飞船……

    更为重要的是:军工系列各院校半个世纪以来培育锻造的万千军事工程科技精英、实干人才,用军工基因中最优秀的遗传因子传递着革命者为人民服务的真理和良心。从闪闪的将星到默默无闻的普通一兵,军工人有口皆碑的人品和能力便是最好的注脚。

    这一纵一横交织而成的两部著作,鲜明地立体地从时空两个角度全面勾勒出陈赓大将开拓的军工学院漫长艰辛的创业史和丰富生动的拼搏发展史。

    作者滕叙兖为这两部姐妹篇呕心沥血、耗尽心力:为了写这两篇姐妹著作,他从1998年起收集资料,做准备工作。1999年年底,为了集中精力收集资料、采访、写作,他干脆主动辞去工作,将养家糊口的担子全部推给体弱多病的夫人。从此全家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则开始奔走于大江南北,笔耕在斗室之中。他先后采访了400多人,取得第一手鲜活史料。《哈军工传》四易其稿,《陈赓大将与哈军工》三次重写。

    在《哈军工传》中,作者不仅记录了“文化大革命”的起伏跌宕,也描述了各派人物的不同表演。著名的哈军工27名学员挑战江青的“27人大字报”在这里得到了中肯的评价。《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则举重若轻地描写了陈赓院长在庐山会议之后全国范围内“反右倾”的形势下,以组织参观学习的巧妙方式使大批专家学者教授远离了政治漩涡,从而保护了哈军工大批科技精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