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
一群 2001年出生的“申奥宝宝”,怀揣着家人的冠军梦,来到北京一所体操训练学校
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这些孩子已开始了严酷的训练

申奥宝宝奥运梦(图)

摄影/写文 实习生 王振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3    [打印] [关闭]
    4月18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的体育馆内,一块写着“微笑文明迎奥运”的横幅下,7岁的郑洋手按在鞍马墩子上,脚伸进一个悬挂着的尿盆中旋转着身体。

    在这里训练的,都是来自朝阳区体育局体操训练中心的小运动员,目前有28个小孩子,由5名教练带领训练。“有10多个孩子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那年出生的,这在当年被称为‘申奥宝宝’。”教练孙建华说,他们大都来自山东、河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村。父母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在北京打工。

    “孩子太小,跟他们讲生硬的技术要领,很难理解,逼他们练也不一定能练出什么好成绩。”教练刘志强说,首先要让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寻找平衡,找到练体操的感觉。刘志强转身走向不远处在鞍马上训练的侯旭溢,小家伙现在已经能在上面顺利的转两圈了。

    2002年之前,体操训练中心的训练地点在北京永安里,那里位于CBD(中央商务区)地带,寸土寸金。2002年后,学校搬迁到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双桥地区。从2003年至今,这里有16名小运动员被选拔进了出过诸多世界冠军的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其中又有两人进入了北京队。“在2006年举行的北京市运会上,我们代表队拿了4块金牌。”刘志强骄傲地说,从这里走出去的王晓萌还在全国高低杠比赛中获得冠军。

    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提前开始“集体生活”。宿舍、食堂、教室、体育馆是他们的“四点一线”。白天,学习文化课,由专门的幼教老师教识字,学算术、英语。每天下午3点,小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过教室走廊,走向体育馆准备训练。而此时,在学校上学的其他孩子,有的在楼梯口处打水仗,有的在走廊里“安静”标志牌下嬉戏。

    “把孩子送到这里,一来不耽误学习,二来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磨炼意志,不管怎样对孩子都是有好处的。”徐政的父亲徐炳家说,“当然,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将来能拿奥运冠军啊!”

    “练体操不是件容易的事,压腿、上杠、倒立、空翻这些动作看似很简单,可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泪水。”孙建华称,“虽然孩子常哭,但是很少说过痛。”

    五六只小脚搭在小板凳上面,腿一压就是半个小时。李海燕咬着牙,实在忍不住了,痛得哭了起来。“没事,不痛的,过几天就好了!”奶牙刚掉的曾晓欣一边压腿一边安慰她说,“我妈妈说即使再累也不能说累,妈妈要我听教练和老师的话。”

    “孩子刚来的时候不习惯,特别想家,一想起父母就免不了大哭一场。”保育老师周丽娜回忆说,当时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哄他们说“妈妈很快就来了!”之类的话,孩子们就再也不闹了。有的时候父母来看他们,临走时孩子很爽快地说声“爸爸妈妈再见!”就高高兴兴地跑回体育馆了。“小孩都很调皮,有时候真拿他们没办法,但是学习挺认真,上课的时候都喜欢举手问问题。”罗素英老师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说。

    每个月的月底,师永健都会赶来接孩子回家。他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练体操,大的7岁,叫师翊桓,小的5岁,叫师敬杰。师永健一家从安徽安庆来到北京做小买卖,平时特别忙,没空看管孩子。但是这两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家,在家待不了几个小时又吵着回学校,说找同学玩。

    过来接郑洋的奶奶也有同感,郑洋来学体操的时间不长,以前在家经常吵闹。现在回家特别听话,喜欢倒立在床上看电视,还说“玩和练功两不误”,回学校的时候还让妈妈给他装很多好吃的回去带给同学吃。

    “这里很多孩子每月才回家一次,有几个老家在外地的,过年时候才回家一趟,他们在一起都熟悉了,一玩起来就不想家了。”保育老师李默拉着孩子的手说,他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都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收拾洗漱用品,排队下楼吃饭。“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很少让老师操心。”李老师感叹说,“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懂事。”

    

    ▲4月1日,教练帮助7岁的曾晓欣压腿。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这些孩子已开始了严酷的训练。

    

    ▲周末休息时间,孩子们在看电视。

    

    ▲课堂上,小运动员举手问问题。此刻,他们与其他同龄的孩子并无两样。

    

    ▲在平衡木上训练的一名小运动员不小心摔了下来。

    

    ▲3月31日,两名小运动员在单杠上训练。

    

    ▲下午两点铃声响起,老师催促孩子们起床。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