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村政赢得百姓信任
“俺农村最缺有文化的人”
“俺农村现在最缺啥?最缺有文化的人。”河南省鲁山县库区乡铁沟村63岁的村支书梁向阳说,“考上大学的走了,考不上大学的要么当兵、要么打工。”据河南省郏县县委组织部在郏县长桥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镇5万多人,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没有参军,留在农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患有精神病,另一个是残疾人。2002年以前,河南省鹤壁市农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3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7%。
许多村干部表示,目前,村级组织既要完成上级安排的“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硬性任务,又要做好禽流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一些临时性的突发任务,对农村干部的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知识、工作凭经验的干部在工作中越发感到“压力大”、“不会干”、“干不了”。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四处奔波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农村急缺人才,嗷嗷待哺无人来。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接收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约2200人,到当年底,仍未落实单位的有560多人。加上此前毕业但没有就业的,全市“积压”了约3000名大学毕业生。
平顶山市委组织部部长薛新生说:“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养不起、留不住、引不进高素质人才,形成的人才匮乏与经济落后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003年10月,河南省委组织部开始在平顶山市和鹤壁市先行试点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河南省全面铺开。
“要是没有威信,学生娃咋能当上村主任”
4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选派大学生担任村干部,为河南省农村“两委”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干部们的肯定。
鲁山县库区乡铁沟村74岁的老党员史志祥说:“从来没有见过像锋涛这么好的村干部。20多岁的年轻人,要是没有威信,学生娃咋能当上村主任?”
陈锋涛2003年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铁沟村担任村干部,自己购买书架、书籍,为村里建了图书馆。他把同学从河南农业大学请到村里,举办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讲座。铁沟村群众原来一直种植“苏薯8号”红薯,由于品种退化,红薯总是腐烂,百姓损失惨重,陈锋涛又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了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在换届选举中,陈锋涛被群众直选为村委会主任,而另外两个本村的竞选人却没有选上。村支书梁向阳说:“他工作踏实,为人正直,百姓信任他。”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办主任陈勋章说:“由于大学生村干部的自身素质,以及在农村的出色表现,大学生村干部虽然不在乡里任职,但是乡里遇到什么事,都争先恐后邀请大学生村干部参与。许多基层干部已经向各级组织部门表达了选派更多大学生村干部的要求。”
在希望的田野上
从2003年至今,河南省超过1万名大学生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涌现出了一批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甘心奉献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
大学生郑良庆被选派到河南省浚县小河镇梨园村担任村干部后,他自己在村里办了一个3000多只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同时义务为群众提供养殖技术。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全村约40%的农户都办起了大大小小的养鸡场。2005年5月,他被村里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办副主任康根安说:“在选派了大学生村干部的村子,发展生产,修渠修路,扶贫济困,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甚至调节纠纷,无处不闪动着大学生村干部的身影。”
2005年入冬时节,河南省郏县冢头镇花园村连续发生了几起农户牲畜被盗事件,全村人心慌慌。担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大学生杨永军,多次找村“两委”反映,建议成立治安联防队。冬夜的豫西,北风凛冽,寒冷刺骨,杨永军和联防队成员每天晚上都在村子里巡逻。冻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找个墙角生堆火,轮流烤一会儿。几个月下来,村子里没有再发生一起盗窃事件,但是杨永军脸上裂开了血口,手上生了冻疮。
2006年被冢头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的杨永军说:“农村的工作最难做,农村的天地最广阔。既然我选择了到农村来,就决心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新华社郑州4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