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
星期

西藏依然是世界上最圣洁的“净土”

——事实揭穿达赖集团所谓“西藏环境遭到破坏”谎言
新华社记者 罗布次仁 拉巴次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4    [打印] [关闭]
    长期以来,达赖集团和支持他们的国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分裂破坏活动,他们打着保护西藏环境的旗号,大肆诬蔑和指责西藏的建设和发展,蓄意炮制出一个又一个谎言——“西藏环境受到污染”“西藏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央的关心和人民的支持下,西藏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如今,西藏正在努力构筑宏大的世界屋脊生态安全屏障。

    努力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十一五”,国家将投入100多亿元资金构筑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根据规划,这一项目涉及2006年至2030年期间包括天然草地的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人工种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共3大类14项工程。

    1990年,中央批准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努力改善农牧民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达24亿元,实施了拉萨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和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

    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180个西藏“十一五”规划项目中,仅生态环保与建设的项目占23个,投资达到64.2亿元。为了保护环境,西藏禁止发展造纸、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工业,并积极开展企业污染治理。

    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十五”期间,西藏共关闭了水泥生产线9条、小钢铁厂5家、小造纸厂4家。截至2007年,西藏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污染防治,实现了污染企业的达标排放。

    为有效保护柴薪消耗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去年西藏12个县建设农村沼气1.48万座,沼气池产气率基本达到100%,使7万多农牧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10万多台,建设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拥有近400座太阳能光伏电站。通过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有效保护了农牧区植被。

    从2008年1月1日起,西藏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铁(含其他重砂矿物)资源,这是继全面禁止开采砂金资源后的又一项保护高原碧水蓝天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中保护高原碧水蓝天

    “我们既不能用牺牲环境来加快发展,也不能用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一语道破了西藏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

    尽管西藏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但为了保护西藏碧水蓝天,自治区政府绝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填补空白而盲目上马项目,禁止发展高耗能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绿色、特色产业。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西藏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仅环保投资就达15.4亿元,青藏铁路建设还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中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移植草皮……如今,走一趟青藏铁路已被游客称之为“生态之旅”。

    “世界屋脊”依然圣洁

    正是在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下,西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多年来,拉萨一直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7年为98%。

    据统计,目前西藏共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保护区面积达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03%,居全国之首,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保护。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江达、贡觉、芒康3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7.2平方公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2695万亩,解决农牧区120万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由于人工植被增加,西藏的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如目前拉萨比30年前减少了32天,日喀则比30年前减少了34天。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就是为了改善西藏人民的生存条件,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性、植物繁茂,是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据新华社拉萨4月2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