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之谊遭遇现实考验
校园模式无奈职场失灵
同学关系其实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同学间的交往,也必须遵守社会交往的原则。有效正确的沟通,才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回到故事当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找师兄办事的倪岚,还是找灵雨办事的小慧,她们都是在需要帮助时,才重新出现在同学面前。
而师兄和灵雨的第一反应竟是不知道对方是谁,可见双方生疏到何种程度。在这样一种毫无沟通的前提下,贸然开口找人帮忙,换了谁谁都不会高兴。所以,在故事一开始,师兄和灵雨的心中就留下了阴影。也就是灵雨心中的感觉——第二只靴子什么时候会落地。
中国有句俗话“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大家共有的一个社会心理背景。作为同学,长时间不和别人联系,一联系肯定是有事情,倪岚和小慧在跟同学交往时,就给别人留下这样的第一印象。而以这种印象开始,势必会引起对方的疑惑和不悦。
依赖别人是人们惯有的思维习惯,如果这个“别人”再加上些同学、朋友、亲人等感情筹码,人们便会更加倾向于找这个人求助。同时觉得作为同学、朋友、亲人,给“我”帮忙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不帮忙或者谈条件,就是不讲人情、惟利是图。更有甚者,你不给我帮忙或者没有帮成功,我就不再理你,不把你当朋友。
按理说,同学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别人能否帮你,或者能否帮得了你,并不能成为衡量你们之间感情好坏的标准。只要别人帮了你,不管能不能成,我们都应该知道感恩。只有抱着感恩的态度,在请求别人帮助时,别人才会乐于伸出援手。否则,帮助你的人将会和灵雨一样,对你只是应付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人际交往是有情境的。
我们所谈的校园情感,产生在单纯、理想的校园环境之中。在学校里,大家共同学习、生活,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更多的是做着浪漫理想的美梦。踏入社会以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现实的生存压力,考虑问题也不再那么简单。
故事中“胡编”的“出了校园,谁还能跟同学似的相处啊”,其实强调的就是交往环境改变的问题。谚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环境,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应变,决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用老思维、老办法来处理问题,只会带来更大的失望。
故事中的倪岚,就是因为用校园的思维来要求师兄,才会觉得如此失望。如果站在师兄的角度想想,师兄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并且能创造不小的价值,不免费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会释然了。灵雨也是想到了小慧和大学时的不一样,感觉落差太大,才会觉得不舒服。
另外,倪岚和灵雨都过于敏感主观。
在倪岚的故事中,师兄最后“狠下决心免费做”,是因为不知道她是谁,而不是像她潜意识中推论的为了钱而故意装作不认识。而“胡编”随口说的一句话“出了校园,谁还能跟同学似的相处啊”,她也衍生为“胡编”似乎在向她要钱。
对于灵雨来说,小慧最后没有再和他们联系,也许是小慧有了其他的变故,而并不是因为她不帮忙的短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要尽可能把事情往好的、乐观的方面归因,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情。
校园情谊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只有珍视、尊重这份情谊,用心呵护,校园情谊才会不断延续。如果我们打着“老同学”的幌子,一味想从“老同学”那里索取,那校园之情就只能发乎校园,止于校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