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怀念曾经的农民身份
搁以前,村里土地被征用,洗脚上田去当工人,吃铁饭碗,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事。那时候农村收入低,工人收入稳定,而且医疗保障更好,退休了还有退休金。我有一位同学就是这种家庭背景,他说,当年他们家里的菜地被征用,父母被招工,亲戚朋友羡慕得眼睛都发绿。
但是,现在城市近郊的农民大多都怕土地被征用。其一,补偿太低。如布心村,按照被土地征用之1992年时的地价3.5万元/亩,4000亩土地值1.5亿元,而按现在的价格,布心村居民曾经的土地总值是18亿元,但布心村民拿到的补偿,却只有区区600多万元。其二,从农民变成城市居民以后,生活无着。布心城市化的初期,政府考虑了居民们的就业问题。一部分按年龄给予了“安置费”,另一部分安排了工作,但后来因企业破产、裁员,绝大部分都失业了。
这就是现在与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关键的不同之处,政府不再能给予失地农民“铁饭碗”的补偿。而农民又普遍缺乏在城市谋生的技能,基本只能靠体力吃饭,故而生活水平下降。而现在城郊的农村,生活大多是比较富裕的。种菜种地的收入一般都不错,又不用交农业税,农闲时则可以进城打点工,挣点外快。有能力有雄心的话,还可以办一些为城市服务的企业,如小食品厂之类的。总之,在城郊做农民,生活肯定要好过做城市贫民。
其三,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后,从土地上剥离时往往很快,但与城市居民身份相关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市民待遇,却跟进得很慢。一位研究布心现象的人士就说,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恰好是6年解决一个问题:第一次解决身份问题,第二次解决宅基地问题,第三次落实宅基地问题。而低保、医保、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些事,目前还没人过问,似乎只有继续等待了。
一项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低价征用制度转移的利益,大约在1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有很多部门,也有很多人在这中间受了益,但“布心人”显然没有从中沾上多少福气。当然相信,政府最终会解决这些问题。但我还是很想说,希望这个进程能快一些,更快一些。因为“布心人”这个人群数量是相当大的。而他们的后代也正在成长中,当“布心人”们生活困苦时,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贫穷就会在代际间传递。中国现在正在快速城市化的道路上,一个农业国向一个工业国的转化中,城市化是必然的,也是伟大的,但绝不能让一部分国民在这个进程中成为永远的输家。